日本人性格中敬重強者
記者:楊東曉
吳婭濱1990年到日本工作時已經30多歲了,那時她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日語還說不流利;二是初到日本尚未取得這個國家認可的醫師資格。
她是個好強的人,不僅語言和業務上力求過關,而且只要聽到有對中國的微詞,都會站出來據理力爭。
吳婭濱還記得有一年醫院組織員工到宮崎的海洋公園去放松休息,這一標志性的建筑是只“世界巨蛋”。在觀看到最后一個節目時全場熄燈,聚光燈的焦點落在舞臺中央的夏威夷草裙上,這時背后傳來一群人的喝彩。第二天回到醫院后,有日本同事說:昨天看節目時,那些特別沒教養的人,也不知道是韓國人還是中國人。
吳婭濱馬上回應了一番“長篇大論”:“這個不存在教養問題,即便是中國人或韓國人,你們也不能用這樣的語氣。高麗民族本來就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喝幾聲彩很正常;我們中華民族更是個熱情奔放的民族,為精彩的節目喝彩是對節目的贊賞,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玩要像個玩的樣,學要像個學的樣’。”
“日本人很服理”,吳婭濱說,聽到有道理的話,他們就不再爭論了。
醫生是個接觸人群比較復雜的職業,在日本剛做臨床醫學時,吳婭濱經常接觸到一些這樣的日本患者,本來初診復診時都好好的,等到時間長了,聽說她是中國人時,都會長長地“啊?”一聲。這種感覺很微妙,他們不敢相信中國人能這么出色。
但是吳婭濱同在日本工作的姐姐就沒有遇到過她所說的種種“歧視”。吳婭濱自己分析,她姐姐畢業于日本著名的理工科大學,并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日本人對于成績優秀的人,總是非常尊重,加上工作性質和接觸人員單純,所以沒有遇到她的尷尬。
吳婭濱在國內時,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一直屬于中等水平,從來不是拔尖者。但是到日本后潛力卻被激發出來。這一方面與她到日本后,逆境中的奮斗心態有關,另一方面,她認為,與日本人性格中的敬重強者也有關系。“在日本,一旦你做出成績,無論你是哪國人他們都會發出由衷的贊美,這是一個毫不吝惜贊美的民族。但是一旦你是個弱者,你就會被瞧不起。”
在吳婭濱工作越來越順手之后,她發現了一些戲劇性的細節。有些患者不知道她是中國人,想說幾句歧視中國之類的話時,馬上有同事制止:你可別當著她的面說中國不好。
吳婭濱說,有些人被歧視,也不能全怪別人,原因可能在于自己的人格缺陷,一個不懂得國家尊嚴和做人尊嚴的人,即使在本國也會讓人看不起。
日本對內對外是有區別的。對內,日本人之間會奉行“和為貴、忍為上”;對外,他們有很強的團隊性和排他性。
小泉執政時期,連年參拜靖國神社。2001年小泉參拜期間,正值吳婭濱所在醫院每月一度的醫師會,按照規定其他醫院的院長也來參加。
會議休息期間,一家醫院的院長專門找到吳婭濱:“一到這個時候,你們中國和韓國就會扯住歷史問題不放,除了這些你們還會什么?”
吳婭濱說:“你們連歷史都不敢正視,還何談現實和發展?”
后來吳婭濱才知道這個院長是右翼分子,他無理可辯地大聲叫嚷:“所以你入不了日本籍。”
“我從來就不想加入日本籍。”吳婭濱說。
吳婭濱認為,發達國家通常所有的優越感,日本也有。但是日本國民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溫和的,像上面所說的院長那樣猖狂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