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個省(市)開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據媒體報道,此項試點遭遇事業單位的強烈抵制和反彈,到2010年末,五省市依然沒有給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2009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三步走”策略,要求在2010年1月1日所有事業單位都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然而在2010年并沒有出臺相關政策制度,“三步走”進度放緩。
近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起草制定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就將出臺,事業單位改革再次踏入“深水區”。
績效工資改革將走向何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教授和中國行政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竹立家教授。
“我的基本感覺是,人社部的一些改革在內部方案沒有做好的情況下就往外推,最后效果都不好。”面對養老保險五省試點的“懸空”和“三步走”策略放緩,汪玉凱直言這次人社部績效改革所面臨的情況并沒有改善,同樣將會遇到不小的阻力。
根據今年三月國務院發布的《分類推進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實施指導意見》,此次績效工資改革所涉及的是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包括屬于公益一類的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等,和屬于公益二類的高等教育、非營利性醫療等。據有關部門2009年的統計,我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另有900萬離退休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這次改革所涉及的公益性質事業單位占其中的八成,規模龐大,利益關系復雜。”汪教授這樣描述道。
竹立家教授預計這個阻力會相當大,他說:“績效工資改革涉及到收入問題,關系到員工的切身利益,一旦改革之后收入減少,必然會遭到大規模的反對。而從現在已經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的單位看,有很多地方的工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