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開創中國經濟更加光明的未來——在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2012年9月11日,天津)
尊敬的克勞斯·施瓦布主席,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在這里與新老朋友相聚,我感到非常高興!首先對第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
夏季達沃斯論壇2007年在中國首次舉辦,迄今已經走過六個年頭,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世界性論壇。本次論壇以“塑造未來經濟”為主題,反映了大家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遠見卓識,對開創世界經濟光明未來的迫切期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經濟實現了長達30多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過去十年,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2002年到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7%,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000多美元提高到5432美元,對外貿易總額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我們經受住了許多災害、困難和風險的考驗,特別是近五年,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所有這一切都源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源于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不懈探索和努力。這里我愿意向大家談談我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十年,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個最突出特點,是經濟增長速度快、波動幅度比較小。我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科學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及時糾正市場失靈,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們把擴大國內需求和穩定外需結合起來,把增加投資和刺激消費結合起來,把調整振興產業和推動科技創新結合起來,把拉動經濟增長和保障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把克服當前困難和促進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全面實施一攬子計劃,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也為全球經濟走向復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們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有人不顧事實地歪曲和指責,甚至說是不必要的代價。我想鄭重地說明,正是因為當時的果斷決策和科學應對,我們才避免了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農民返鄉,繼續保持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防止了現代化進程出現大的波折。這些年,社會財富不斷增加,資產質量不斷提高,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2009年至2011年底,我國城鎮保障房開工建設2100多萬套,基本建成1100萬套;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35萬公里,新增公路里程37.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6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農村電網線路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完成了7000多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解決了大量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成一大批基層醫療衛生教育文化服務設施;一個新的汶川拔地而起,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整體性跨越。同時,我們比較好地控制了財政金融風險。2011年財政赤字和國債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8%和15.28%,低于2002年的2.57%和16.07%;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從2003年底的15.2%下降到2011年底的1.8%;我們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這兩年,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總體穩定,風險總體可控。
——堅持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十年,中國發展導向的一個根本性變化,是從“快字當頭”轉為“好字優先”。我們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高了發展質量,拓展了發展空間,增強了發展后勁。我們堅持內需外需均衡發展,實施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經常賬戶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降低到2.8%,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43.9%提高到50.8%,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正在形成。堅持創新驅動,制定實施科技、教育、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23%提高到1.83%,專利授權量增加18.2倍,企業已經成為投入和研發的主體。推動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實現歷史性的“八連增”,糧食儲備超過5000億斤,是歷史最高水平;制造業規模躍居全球首位,高技術制造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2%,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6個百分點,特別是金融保險、現代物流、軟件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初步扭轉了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擴大 的趨勢。城鎮化率由39.1%提高到51.3%,實現了城鄉結構的歷史性變化。2008年以來,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經濟增速持續超過東部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明顯提高,各具特色、良性互動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著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十年,中國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個重大的標志性舉措,是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我們把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構建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顯著下降;今年修訂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等監測指標;森林覆蓋率由2003年的18.21%上升到2011年的20.36%。發布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堅持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十年,中國發展進程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堅持民生優先。我們始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十年內超過1億人,連續5年超過千萬人。全面實現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兌現了“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的莊嚴承諾。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歷史性進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鄉救助體系基本建立。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超過13億的城鄉居民參保,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超過95%。積極調整收入分配關系,連續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均增長10%,大幅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國家扶貧標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分別增長9.2%和8.1%,是新中國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近兩年農村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認真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保障房覆蓋面從2008年的不足4%提高到目前的11%。中國億萬個家庭和他們生活所在的城鎮與鄉村,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通過努力奮斗改變自己生活與命運的動人故事。
——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動力。這十年,中國改革攻堅不斷取得新突破,繼續成為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我們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我們不斷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把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現預算、決算公開,統一內外資企業稅制,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推進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并成功上市,平穩解決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金融體系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徹底取消了農業稅,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草原承包經營登記依法開展。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平等保護物權,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競爭力和整體實力明顯增強。隨著改革不斷深化,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明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新的生機與活力。我們大力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并舉,不僅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也為區域和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望十年來走過的每一步,我對古老而又常青的祖國,始終充滿了深情,充滿了熱愛,充滿了信心。十年的奮斗,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大臺階,為今后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和體制基礎。今天的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形成和壯大,科技和教育支撐能力明顯提升,社會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整體素質大為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各類企業更具活力,政府宏觀調控水平顯著提高,社會政治環境保持穩定,特別是我們確立了科學發展道路,這些都是長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中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將繼續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經濟這艘巨輪一定能夠繼續平穩快速前進,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