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41359.63億元,增長12.4%;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39642.43億元,增長16.8%。
1.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125.93億元,完成預算的110.6%,下降1.6%。其中:鐵路建設基金收入648億元,港口建設費收入136.02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17.45億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217.41億元,中央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00億元等。加上2010年結轉收入794.87億元,2011年使用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3920.8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103.49億元,完成預算的85.8%,增長2.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156.87億元,下降5.6%,包括鐵路建設支出682.92億元,港口建設支出73.35億元,彩票公益金用于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支出191.25億元,中央農網還貸資金支出105.26億元等;對地方轉移支付946.62億元,增長29.2%。中央政府性基金結轉下年支出817.31億元。
2.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38233.7億元,增長13.8%。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3166.24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857.26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11.6億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688.13億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946.62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為39180.32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7485.56億元,增長18.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32931.99億元,包括征地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23629.97億元、農業土地開發整理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補助農民等支出2351.06億元、用于教育支出197.46億元、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支出120.35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668.58億元、按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用于城市建設支出5964.57億元;彩票公益金用于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支出301.4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支出741.04億元;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教育支出386.51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于支出部分結轉下年使用。
(三)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65.02億元,完成預算的90.6%,增長36.9%,與預算有差異主要是國有股減持數量少于預期。加上2010年結轉收入35.59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800.61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769.54億元,完成預算的89.6%,增長42%,與預算有差異主要是國有股減持收入減少,支出相應減少。其中:國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支出491.66億元,中央企業改革脫困補助支出23.12億元,重大科技創新支出35億元,重大節能減排支出35億元,境外投資支出23.18億元,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支出9.55億元,兼并重組支出80億元,新興產業等發展支出26.09億元,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于社會保障等支出40億元。
以上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12年全國預算(草案)》。
(四)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情況
扎實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作用,促進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大力支持增加農產品供給,穩定成品油、化肥等供應,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強儲備物資市場調控,實施政策性糧油定向銷售,擴大生活必需商品、原材料進口,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對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降低流通成本。落實對城鄉低收入群體的各項補助政策,對部分困難群眾和公益性行業給予油價補貼,降低物價上漲對困難群體的影響。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擴大財政補助規模,增加對農民的補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財政扶貧開發,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擴大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等政策,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商貿流通發展,改善消費環境。
優化投資結構,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央基建投資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新疆、西藏及青海等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有序啟動“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
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引導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將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并調整稅率結構,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繼續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出臺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對600多種資源性產品、基礎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實施較低的年度進口關稅暫定稅率。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等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和減免77項收費和基金,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
(五)財稅改革進展情況
繼續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在27個省份的1080個縣實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預算,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試編范圍。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將所有政府性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預算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出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方案,促進服務業發展。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開展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改革試點,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統一內外資企業的油氣資源稅制度。提高中央財政補助標準,在全國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支持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完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
(六)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有關情況
按照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有關決議,以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實施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政策,著力保障重點支出,嚴格預算執行,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入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強財稅立法工作,積極做好出臺車船稅法和修訂個人所得稅法、資源稅暫行條例的相關工作,穩步推進修改預算法、注冊會計師法以及資產評估立法等工作。細化公共財政預算編制,預算年初到位率繼續提高。狠抓預算支出執行管理,預算執行進度進一步加快。開展重大財稅政策實施情況的專項檢查,強化對“三農”、醫改等重點民生資金的監督,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不斷健全。深入推進“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初步建立。深化中央財政預決算公開,向社會公開的財政決算細化到項級科目。92個中央部門向社會公開了部門預算表和財政撥款表,并公開了部門決算。省級公共財政預算全部公開,地方部門預算、基層財政專項支出等公開工作明顯加快。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公開了“三公經費”支出情況。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管理,清理核實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金額。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詢問,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并根據審議意見落實改進措施。國務院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有關情況。
總的看,2011年預算完成情況較好,各項財政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人大、政協監督指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密切配合、扎實工作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艱苦奮斗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運行和財政工作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稅制結構不盡合理,財稅政策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轉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轉移支付結構需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調整難度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地方政府性債務舉借和償還機制不夠健全,風險不容忽視;損失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財政管理仍需加強,資金使用效益需進一步提高等。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