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太大,消費太強勁,一些品牌追求利潤最大化,進行瘋狂性擴張發展,短時間內給品牌和所在的集團的財報帶來非常漂亮的結果,但是短期的發展確實損害了長遠的在中國的戰略性發展和成長,使得很多品牌面臨危機。”周婷博士對中國新聞周刊網說。
不過,她也強調,市場在大眾化,不是一種危險,是一種市場機會。但是品牌大眾化是一種危險,比如把自己的核心價值做低了。中國和類似中國的新興市場,奢侈品消費確實存在市場大眾化的問題。“如果市場大眾化導致品牌大眾化才是危機。”
“比如很多的奢侈品牌在中國瘋狂擴張,發展面臨最重要的問題是,市場大眾化的同時,品牌也在大眾化,就把品牌越做越低,這會影響在中國長期的發展。類似這樣的品牌,沒有在市場大眾化和品牌大眾化之中找到一種平衡。實際上,它可以適應市場的大眾化,同時保持品牌的高端性。”
五、奢侈品牌正在走向沒落?
什么是真正的奢侈品?《ELLE》雜志的李孟蘇認為,同時符合“材質珍貴、做工考究、數量稀少”這三項條件的才夠格。
不過,有分析認為,今日的很多奢侈品牌已與其內涵背道而馳。近30年來奢侈品業隨著大眾市場和新興市場的發展已經發生了太大的變化,最重要的變化是奢侈品開始走產業化,集團化路線。隨著并購,奢侈品牌可能淪為新業主一門心思追逐利潤的獵物。一些奢侈品牌在短期經濟目標的主導下偏離了奢侈品原有的概念,他們被迫犧牲核心產品或進行批量化生產。
“已經被商業污染了。”李孟蘇感嘆,如今奢侈品已不是它本來有的樣子。
時尚作者黛娜-托馬斯著有在《奢侈的!》書中所言,一般品牌都有高出投資資本10-13倍的利潤。而徹底的資本主義運作,想盡辦法賺取更多的利潤,就會驅使他們偷梁換柱、以次充好,甚至悄悄把生產線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殘酷剝削當地勞力,并帶來環境的毀滅性災難……
功利的市場動機讓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走向墮落”。但是,周婷否認了“墮落”這個詞匯的用法,她轉而用了“沒落”這個說法。“我覺得有些品牌在中國追求利潤的野心導致了品牌的沒落”。
一位二手奢侈品行業內人士則對中國新聞周刊網說,品牌想創造高利潤,任何企業都想。只是對品牌和產品之間的關系,沒有把控好。價值在從品牌到用戶,從用戶到品牌的傳達過程中,出現了錯位。
對奢侈品牌來說,急需停下瘋狂而盲目的擴張腳步,立足中國市場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
孫亞菲表示,其實品牌商非常知道自己該怎么樣面對負面的東西。據報道,今年不少國際一線奢侈品大牌選擇調整在中國的開店計劃,整體調整成為主要方向,特別是提高單店的盈利能力。比如GUCCI將會由原來的每年開10~15家店,縮減為每年開3~4家店,取而代之的是將會對現有門店進行翻新和擴充,用以保持品牌高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