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科學家表示,地球上曾發生大爆炸,月球隨之產生。
從月球上看地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4日的報道,關于月球起源的爭論由來已久,日前來自荷蘭的科學家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在約45億年前的一次大核爆中與地球分離,并逐漸演變成地球的一顆衛星。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U University)的行星科學家維姆?凡?韋斯特瑞恩(Wim van Westrenen)在接受《新科學家》雜志的采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根據《新科學家》的報道,英國天文學家喬治?達爾文(George Darwin)曾提出地球在早期由于自轉速度過快而分裂,其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在后來形成了月球,這一理論曾得到過天文學界的廣泛認可,但后來被“大碰撞學說”所替代。大碰撞學說認為,地球在形成初期曾遭到外星體碰撞,而月球就是在此次碰撞中形成的。
科學家分析了“阿波羅”登月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本,并否定了大碰撞理論。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2012年重新對月球巖石進行了化學分析,他們發現月球和地球擁有相同的氧、硅和鉀等同位素元素,這表明兩個星體有可能具備相同的起源。
凡?韋斯特瑞恩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它是在地球核心所發生的一次大爆炸中所形成的,而根據他的估算,此次大爆炸的強度相當于400億顆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
關于地球核心蘊藏巨大核反應堆的說法已經存在了60多年,此外還有證據表明西非地區曾經在100億年之前發生過核爆炸,“如果地月同源的話,只有大型核爆才能將地球的一部分炸到太空中從而形成新的星體,”凡?韋斯特瑞恩介紹說。
科學家們認為,濃縮釷和鈾等重元素在地球外核形成之后隨著巖石進入到地球深處,如果這些放射性元素的濃度足夠高的話,就將會導致核爆炸,而這種來自地心的爆炸有可能將把地球的一部分炸向太空,從而形成如今的月球,這一理論恰好也能解釋地球所釋放出的能量要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陽能的現象。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即便能夠發現地球核爆的證據,這也不足以證明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而凡?韋斯特瑞恩的理論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證實。
(來源:中國日報網?信蓮?編輯: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