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報道,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近日發表一篇文章說,吃巧克力與得諾貝爾獎有關。該文稱一個國家消耗的巧克力越多,該國人均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便越多。
文章作者弗朗茨?梅瑟利說,瑞士、瑞典和丹麥的巧克力消費量分列前三,而美國排行居中。若美國想多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每年需多攝入1.25億公斤可可。而瑞士人的人均攝入可可量每年高達3.4千克。
不過梅瑟利自己也承認這個研究荒誕。想出這個研究時,他正在尼泊爾的一家酒店里,當時他正無所事事,恰巧又看到了一篇研究可可和葡萄酒中的類黃酮與認知能力之間聯系的文章,于是便開始了巧克力與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
梅瑟利選取了維基百科上人均產生諾貝爾獎得主數量排名前23位的國家作為研究樣本,分別研究了這23個國家巧克力的攝入量,最后得出了該結論。
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埃里克?科內爾認為該項研究可能毫無意義。
“一個國家的巧克力消耗量是與該國的富裕程度相關聯的,而因高質量的科研項目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也必然和一國的經濟實力相關聯。因此,巧克力就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數量聯系起來了。” 科內爾說。
研究人員表示,黑巧克力比較利于人腦和心臟的發育,甚至有助于減肥。科內爾開玩笑說,他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很可能是吃了大量黑巧克力。
(來源:中國日報 鄧章瑜 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