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于周二(10月9日)宣布成立國際經濟司,為在中國外交藍圖中占據日益重要位置的經濟外交服務。國際問題專家稱,此舉表明北京更清楚地認識到其在國際經濟領域的上升地位,并打算讓這一地位更好地為外交服務。專家們還認為,該部門的另一重要職能將是解決不斷涌現的與復雜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國際經濟糾紛,以保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洪磊在10月9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透露,國際經濟司的主要工作包括:中國領導人出席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等重大峰會的籌備及后續行動;會同國內有關部門,從政治和外交上協調、研究和參與聯合國及有關國際、區域合作框架內的經濟與發展合作及相關業務;研究全球經濟治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與制度、規則建設、區域經濟合作等有關問題。
今年7月剛從荷蘭回國的前任駐荷蘭大使張軍出任國際經濟司的首任司長。現年52歲的張軍曾于2002至2004年擔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
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副院長竺彩華認為,該司成立的背景是中國面對的國際經濟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G20誕生以來,多邊組織越來越關注經濟問題,政治和經濟問題交織,而外交部之前缺乏足夠的專業團隊應對。
事實上,經濟外交已經在中國的外交全局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通過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和對歐洲債務危機的理性援助,為我國爭取了很多的外交回旋空間,給我們在國際舞臺上更多討價還價的資格,”竺彩華說。
與此同時,洪磊9日在就標志“歐洲穩定機制”(ESM)全面啟動的首屆ESM理事會會議8日在盧森堡舉行一事發表評論時說,中方認為“歐洲穩定機制”的啟動是一個積極進展,愿與歐方加強包括金融等領域的合作。
竺彩華認為,國際經濟司的廣闊用武之地的另一個例子就是最近中國民間的自發抵制日貨的行動。在該事件中,中國政府并沒有就抵制日貨一事煽風點火,并在一些打砸搶事件發生后號召民眾理性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