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李延霞 譚謨曉)壽險預定利率進入“3.5%時代”后,各大險企緊跟新政,紛紛行動。平安人壽日前發布其首款壽險費率市場化新品“平安福終身壽險”,預定利率為4%,目標直指中高端客戶市場。
四大上市險企中,除了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新華保險9月底便推出預定利率為3.5%的“惠福寶”兩全保險,而其他中小險企如建信人壽、農銀人壽等在新政策實施后不久便推出新產品,相比舊款,新險種保費平均降幅在20%左右。大型險企的加入讓費率市場化下的壽險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今年8月,保監會宣布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不再執行2.5%上限,可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同時將3.5%作為基準評估利率,超過3.5%的則需經保監會審批。
平安人壽董事長丁當表示,費率市場化可以使市場競爭更充分化,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的實惠。平安福上市意味著保險機構今后在與其他金融類機構的競爭中,將獲得更多產品定價優勢;在覆蓋客戶多元化的保障與理財需求方面,保險企業將擁有更富彈性的定價策略,從而開發出更豐富多樣、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
事實上,費率市場化背后是險企實力的較量,利率越高,對風險資本金的要求也就越高,險企面臨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壓力也就越大。
雖然一些險企已陸續推出新產品,但也有部分險企表示,壽險公司的保費定價,除了利率因素,產品費率還依賴于保險公司本身的投資狀況、壽險產品提供的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由于新業務定價還需詳細精算,短期內不會推出新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平安人壽等大型險企的加入表明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迅速升溫,對行業監管者和險企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等險企的負責人在此前舉行的201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均表示,此次費率改革不會引起市場無序競爭。但專家提醒,費率市場化后潛在的市場風險值得注意,尤其是在去年壽險業整體保費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部分投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中小險企有可能通過“價格戰”的方式爭奪更大市場份額。
對監管者來說,還應盡快建立起市場化的準入退出機制,通過健全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對險企建立硬約束,給予足夠的空間讓壽險公司充分競爭,實現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