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預定利率市場化呼聲無疑已經成為壽險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截至上周五收市,雖然上證指數今年微漲了0.85%,但保險股卻整體下跌了20.31%。過去5個多月,A股四大上市險企均有大宗交易記錄,轉手量逾2.2億股,且大多數股份以折價交易。
據媒體報道,壽險預定利率改革方案近期已由相關部門提交,年內獲批實施的可能性較大。改革第一階段將把傳統人身險的預定利率由2.5%放寬至3.5%。
有券商分析,改革將使壽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和評估價值有所下降。其中,行業新業務價值或下降3%,四大上市壽險公司評估價值或下降1%-8%。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定價利率市場化是必經之路,長期利好行業發展。
保監會正在研究改革方案
預定利率是指壽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營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說,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投保人的回報率,主要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和預期投資收益率來設置的。
此前20多年時間里,中國的壽險預定利率只在1988年上調過一次,即從6%升至8.8%。此后,壽險預定利率曾于1997年、1998年、1999年連續3次下調,至今一直執行1999年6月調整后的2.5%的預定利率上限政策。
壽險預定利率與產品定價息息相關,預定利率越低,產品價格相對越貴。低預定利率抬高了壽險產品價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壽險的吸引力。過去,純保障型產品曲高和寡,倒是兼具保障和投資功能的分紅險在壽險中“一險獨大”。但近年來,分紅險亦因“收益過低、存單變保單”等飽受詬病。
監管層及險企并非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2007年,保監會同意中國人壽在河北、江蘇和河南地區銷售新簡易人身兩全保險,其預定利率突破了2.5%的上限達到3.3%,但產品主要面向農村市場推出。
2010年6月底,保監會發布《關于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決定放開傳統人身保險預定利率。去年6月,以全面推廣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為契機,保監會允許保險公司在開發小額人身保險產品時,可根據市場狀況自行設定產品預定利率,但準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于3.5%。
今年3月12日,《上海證券報》透露,保監會已于早些時候就《關于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的意見》等進行了小范圍討論。報道稱,根據草案來看,人身險費率改革將重點從放開產品定價利率著手,分階段逐步推進。
很快,消息得到了監管層的回應。3月23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上表示,壽險費率市場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保監會正在研究改革方案。
預定利率市場化“三步曲”
據媒體報道,此次壽險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分為三個階段逐步推動。
第一階段,主要針對傳統險和特定資產掛鉤保險產品,并不包含分紅險和萬能險。對于傳統險,將取消對定價利率的限制,但若定價利率超過3.5%需要按照一事一報的原則報保監會審批;此外法定評估利率仍限制在3.5%以下。
對于與特定資產項目掛鉤的保險產品參與定價利率改革試點的,銷售額不得低于20億元,同時,試點需經董事會與管理層決議通過并經保監會審批,且公司最近期末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
第二階段,配合稅收遞延養老保險等項目開展區域性試點。第二階段將在試點區域放開所有產品的定價利率的限制,包括分紅險等,其中法定評估利率仍不得超過3.5%。
第三階段,在公司層面上全面放開定價利率市場化。參與試點的公司需滿足以下條件: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2/3以上股份的股東同意試點,并承諾在試點中適時補充資本金,保證償付能力維持在150%以上;最近三年投資收益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最近年度末至最近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
曾對壽險預定利率開放有專題研究的黑龍江保監局認為,預定利率放開實際是壽險費率市場化的一個步驟。雖然在目前形勢下要充分考慮到放開管制可能對市場造成的波動和影響,但從長遠看,對壽險產品放開定價管制是必然趨勢。
“預定利率管制在強調安全的同時損失了市場效率,可能會導致價格信號失靈及其激勵機制的扭曲。”黑龍江保監局指出,定價利率管制其實并不能鎖定傳統壽險產品高利差,來自基金、銀行、信托等產品的競爭,會迫使保險公司降低利差或推出投連險等利差更低的新產品。例如,曾經很受歡迎的分紅險遭遇尷尬,有些壽險公司不得不以現金紅利和保額紅利的方式發放特別紅利。如果允許壽險價格有一定浮動,反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格局。
“我們調研了解到,壽險公司普遍支持此次費率市場化改革,特別是對放開傳統險的看法較為一致;但大公司反對放開分紅險,而小公司則傾向于全面放開。”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說。
分紅萬能險受影響較小
壽險預定利率放開究竟會對市場產生多大沖擊?從A股四大上市險企的股價表現看,投資者對改革是比較憂慮的——利差的降低或吞噬壽險公司部分利潤。
以兩全保險和重疾險為例,據招商證券保險分析師羅毅測算,如果預定利率上升到3.5%,保費將減少6%-10%,保險產品的利潤率將下降6%-41%。不過,目前傳統險在壽險保費中的占比不大,一般在10%-20%之間。
海通證券非銀行金融業首席分析師丁文韜認為,定價利率放開對上市保險公司當期利潤的影響不大,上市保險公司利潤絕大多數由存量保單貢獻,新增保單貢獻比例較低。且新增保單中,分紅險、萬能險及短險的利潤率基本不受定價利率的影響,只有長期傳統險的收益率會降低,預計新業務價值將下降15.7%。中性假設下,定價利率市場化后壽險行業新業務價值或下降約3.1%。
其次,有業內人士擔心,預定利率放開可能引發全行業為爭奪市場而非理性競爭,最終造成償付能力危機。中國壽險業將可能再次面臨上世紀90年代的利差損風險,出現與臺灣和日本壽險業類似的行業危機。
丁文韜表示,目前監管方對于定價的態度是“前端放松,后端加緊”,通過加強償付能力監管,避免出現惡性價格戰。由于法定評估利率上限仍鎖定在3.5%,如果定價利率盲目提升,則初期需計提大量準備金并出現巨額“首日虧損”,償付能力將嚴重下滑。
費率市場化以后的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優勝劣汰是基本法則。有監管部門人士建議,將對費率的監管納入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并加快建立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兼并、收購、破產等市場退出機制,使保險機構在發生償付能力危機時,能夠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
在丁文韜看來,萬能險和分紅險受定價利率影響很小。前者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結算利率,目前大多數產品在4%左右,一些中小險企的產品高達5%以上,后者核心競爭力則在分紅率而不是定價利率上,目前各主要壽險公司分紅率仍維持在3.5%以上。定價利率市場化后預計定價利率將會上升,降低傳統險凈保費水平,這將促進傳統險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