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民生的時代交響
北京,天壇。立于圜丘,極目四望。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曾為古代多少明君賢相所信仰,從而成就了他們的盛世傳奇,而這一切的輝煌為何都一次次化為浮云,飄散在歷史的煙波里?
圜丘下那象征森嚴等級的臺階或許就是答案——那些只向蒼天屈膝的帝王們,何曾向民眾低下過他們高傲的頭?站在民主的對立面,他們所追求的國泰民安往往便如曇花一現。
“民主是民生的生命。失去了民主的民生體系,小到企業,大到國家,終將失去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古今都是一個理兒。”喜歡讀史的青島港集團總裁常德傳好以史為鑒教育他的團隊。
“我們有兩個上帝,一個是客戶,另一個就是職工。”常德傳說,尊重職工,在公開民主的環境中,讓職工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來,結成命運共同體,這是青島港歷經百年基業長青的秘訣。
看看他們的幾次“革命”,或許能理解其話中的深意:工人研制出輪胎壓胎機,輕輕一按電鈕就將100多公斤的輪胎拆卸完畢,用“電鈕革了大錘的命”;對礦石作業流程進行改造,用“鼠標革了鐵锨的命”……
民主的管理激發了一線職工創造的熱情,開啟了青島港港口作業“秒的時代”“毫米的時代”。職工也因此享受到這些“時代”的成功。
該如何把握民主與民生的關系?
“民主與民生是一對‘孿生兄弟’,誰也離不開誰。‘有禾入口’稱‘和’,也就是民生;‘人皆能言’是為‘諧’,也就是民主。和諧就是民主民生的代名詞……”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做出這樣的比喻。
林尚立教授認為,中國穩健的民主化戰略,重要的是將民主建設與民生建設有機結合,追求民主化的民生績效。
民主與民生,根本在民。
它不是封建社會的馭民之“術”,而是現代民主社會科學發展之“道”;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體現在對每一個人生存權、發展權、參與權、監督權的尊重!
立于圜丘,側耳傾聽。
歷史的回聲漸已遠去。空中回蕩著民主與民生的當代交響——
終于明白,“天”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