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媒體在行動
聽群眾心聲 做百姓新聞
——全國新聞單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全面展開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黃小希)留守兒童的“真空暑假”、寧夏鹽池的風沙治理、萬名下崗工人的生活軌跡、山東聊城農村放映員的快樂堅守、鄱陽湖邊種糧大戶的豐收愿望……
自中宣部等五部門部署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以來,全國新聞單位結合自身特點,采取多種形式扎實推進,切實踐行“三貼近”原則。
帶著思考走,懷著感情轉,迎著問題改。廣大新聞工作者走向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傳達民意民愿,回應百姓關切。一大批來自基層的鮮活事、動人情呈現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
讓新聞報道散發泥土芳香
根植于什么樣的土壤,就會獲得什么樣的營養。新聞工作者只有扎根廣闊大地、扎根基層一線,新聞報道才能汲取充足養分,新聞“大廈”才能牢固根基。
這個不平凡的8月,人們欣喜地發現,報紙上普通百姓的故事多了,電視上小人物的鏡頭多了,廣播里基層的聲音響了……
人民日報8月22日在1版頭條推出“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專欄,欄目下設 “蹲點調研”“一線見聞”“傾聽”“百姓相冊”等一系列清新的子欄目。此外,人民日報更加注重在日常報道中體現群眾觀點,“連線基層”等版面、欄目貼近性進一步增強。
新華社已在文字、圖片、視頻、網絡和報刊等多種形式的報道中分別開設專欄,推出“走基層 聽民聲”專題,緊密結合當前社會熱點,持續刊播記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采制的報道。目前新華社相關報道共播發文字稿件近50篇,圖片100余張,音視頻報道數十條。
光明日報在“走基層”的總欄目下,開設了“來自基層的核心報道”“心中的牽掛”等子欄目,要求記者深入村鎮社區、家庭住戶、衛生院所、鄉村學校、文化館站,把“我”置身于百姓中、嵌入報道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將“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分為關注民生生計、關注“十二五”落實、聚焦基層崗位等主題,《基層中國》欄目每期側重一個主題,各主題滾動播出,力求可聽性與報道深度兼顧。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東方時空》《新聞直播間》等欄目自8月22日起開辟“走基層”專欄,先后播出“保供電 4000余搶修人員迎戰高溫”“貴州黃平:放牛老人楊光樹的堅守”等新聞。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組織記者深入邊防一線,開展“全景國境線”采訪報道,目前已播出《滿洲里口岸國門講述時代變遷》《中國北端國境線上的愛情故事》等報道,取得了良好的外宣效果。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頻道首頁的顯著位置刊登了一系列相關報道,詳細介紹了中國日報及網站在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突出外宣特色,充分發揮全國31個記者站的區位優勢建立基層聯絡點的情況。
在北京,市屬各媒體結合自身特點,紛紛增設基層聯系點。北京日報推出了“記者在基層”專欄,北京電臺開辦了“記者一線體驗行動”等專欄,北京電視臺啟動了“我在基層”欄目。在河北,從8月18日開始,河北日報、河北電臺、河北電視臺等省直主要新聞媒體集中開設“走基層·看變化”“走基層·問訪民情”等專欄、專題……全國各地媒體紛紛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