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后發展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資金是最大瓶頸。近年來,廣西通過舉債融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之渴’。”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席鴻康說,廣西債券融資主要用于保障民生、重大項目等領域。
地方政府“債務累累”形象的背后,是產生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的大量優質資產。
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負責人說,該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主要投向國家和地方急需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領域。其中,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約占平臺貸款的40%,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占25%左右。
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各級政府已支出的政府性債務余額中,用于交通運輸領域的支出達353.07億元,投入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方面的支出達398.24億元。
而在重慶,70%以上的區縣債務資金用于市政建設、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項目;在山東,81%的已用債務資金則用于市政建設、交通運輸等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
財政部提供的資料顯示,近年來,地方政府的舉債融資行為,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為應對兩次金融危機和抗擊自然災害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四川省各級政府籌措政府性債務資金558億元用于災后重建;
二是為推動民生改善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重要支撐。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級政府投入教育、醫療、科學文化、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建設等民生方面的債務余額13753.12億元;
三是為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打基礎。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級政府已支出的債務余額中,用于交通運輸、市政等基礎設施和能源建設59466.89億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儲10208.83億元,占10.62%。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中國地方債務逾70%的收益都用于基礎建設融資以及土地收儲,這增加了政府的資產額,“因此,盡管債務水平較高,但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仍非常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