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氣中污染顆粒,本可隨風而擴散,但越建越高的樓房,卻把污染牢牢鎖在了上空。霧霾天出現,風,四處受阻。日前,從上海、杭州等城市傳來消息,當地的環保、規劃部門正聯手對“城市風道”展開研究,從各個城市最通風的地方引風來吹散灰霾。“城市風道”在南京合適嗎?南京是不是也能從長江“引風”,讓城市和家里南北通透一樣,“穿堂風”永遠保持空氣新鮮?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讓風在樓宇間順暢流通
記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啟動“通風廊道”的研究,杭州市環保局在該項研究的招投標標書中說,他們希望了解不同年代的城區建設對污染物分布的影響,包括擴散軌跡和濃度分布等,同時分析杭州地形譬如城西山體等對城市通風能力的影響。
和杭州一樣,南京的灰霾天氣增長快。南京市環保局專家告訴記者,由于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就像是在一個大鍋底里,空氣對流條件很差。只有大風大雨的“洗滌”,才會壓制住肆虐的塵土,否則一旦氣溫升高,加上道路上的降塵不斷地被碾軋,形成的“飄塵”就會懸浮在空中。在氣象部門的統計中,南京城區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數都籠罩在灰霾之中。
南京市氣象局專家表示,南京污染物擴散條件本身就差,易形成逆溫層,加上城區建筑太密集、高層住房太多,也是造成空氣流通慢的原因。據介紹,南京常年風級較小。因此,保證城市主風道,減少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逗留的時間,對改善城市空氣有著重要的作用,“打個比方,夏天,只有坐在兩頭相通的弄堂里,風才大,才舒服。”
南京環科院有關專家昨天告訴記者,簡單講,“城市風道”就是讓風能在樓宇間順暢流通。可城市樓房越建越高,污染物隨風飄蕩中,常因遇到樓房阻擋,不得不回流,或緩慢地往樓房周圍飄移。
多個城市都有“風走廊”
實際上,城市通風廊道已經不是新鮮事,國內外很多城市已有成功先例。
像武漢,主要在城市內外廣泛布綠,其中有六條生態綠色走廊,構成了六條“風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寬十幾公里,它能使武漢夏季最高溫度平均下降1℃至2℃。而在上海,由于夏天多刮東南風,秋天多是西北風,所以在浦東規劃建設了一條250米寬的世紀大道,這條“風走廊”,可以讓風能通透穿過。還有德國的慕尼黑,每年都有焚風(一種干熱的地方性風),人們就規劃建設了五條城市通風走廊,讓焚風從城市中穿過,并把城市中既有的臟空氣帶出去,效果非常好。
南京市環科院一位專家表示,他們也注意到了其他城市的先進做法,“引風入城,還能避免夏季因空調引發的電力資源浪費,以及因熱風不散引起的環境惡化。”
他告訴記者,南京一年四季的風向雖不同,但刮東南風、東北風的天數多。所以,城市東南、東北方向的房屋密度就要小,房屋高度也要控制;而城市道路建設,也應與風向契合。這樣,就能讓江、河、湖面上的風刮進主城區,充當都市的“大風扇”,給城市降溫。此外,居住小區建筑規劃時,要錯位布局、或面風向半圍合布局,也利于形成良好的通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