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淡水豚科學考察隊26日發布消息,長江干流宜昌至武漢段江豚數量銳減六成,超過了此前專家的預想。
據介紹,在宜昌至武漢往返共1252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隊目視觀察組共發現江豚39頭次,聲學觀察監測到江豚19頭次,較6年前銳減近三分之二。
科考隊副總指揮、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王克雄說,2006年在同一江段目視觀察到江豚116頭次,聲學觀察到50頭次。由于目擊樣本數量過少,尚無法分析宜昌至武漢段江豚實際種群數量。但從目前觀察到的情況分析,這一江段江豚數量的下降幅度比預想的要大。
王克雄介紹說:“長江豚分布區域有上移、相對集中的趨勢。這可能和這些區域水流相對平緩、漁業資源相對豐富有關。”
為評估航運和漁業活動對長江江豚的影響,科考隊從宜昌開始統計長江貨運船只和漁船數量。在宜昌至武漢的航程中,科考隊共統計到作業漁船80船次,行駛中的貨船697船次。其中,武漢漢南區水域,半小時內統計到27艘貨船,在咸寧市石磯頭,半小時內統計到作業漁船6艘。
“密集的航運和漁船作業會對江豚生存造成影響。考察中漁船和貨船密度最高的咸寧市石磯頭、武漢漢南區水域就沒有發現江豚的蹤跡。”科考隊成員、世界自然基金會江豚項目官員張新橋介紹說。
科考隊計劃28日從武漢出發,繼續沿安徽、江西、江蘇、上海江段航行,預計12月中下旬回到武漢,并公布全流域考察初步結果。
中國長江特有的淡水鯨類長江江豚,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近年來,隨著長江生態環境的惡化,這種水生哺乳動物的種群規模正在大幅減少,現存數量已不及大熊貓。
2012年長江淡水豚考察由農業部牽頭,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武漢白鰭豚保護基金會共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