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近年來,醫療衛生領域醫患矛盾糾紛大量增加,傷害醫務人員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缺乏公允的第三方平臺、患者依法維權途徑有限、醫療賠償難以及時到位、醫院為了息事寧人“私了”縱容醫鬧……種種情況,形成“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的羊群效應,給職業“醫鬧”以牟利空間,加劇了醫療糾紛處理的難度。
到底由誰來做調解醫患糾紛的第三方平臺才有公信力?患者不懂醫療知識,扯起皮來講不清理怎么辦?如何防止醫院頂不住醫鬧壓力“私了”?賠償怎樣才能及時到位?……天津作出了嘗試。
2009年,天津市建立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制”,實施《天津市醫療糾紛處置辦法》,要求全市所有二級以上醫院投保“醫療責任保險”。患者索賠額1萬元以上的醫療糾紛案件須轉至“醫調委”進行調解,醫患雙方達成理賠協議后,由保險公司向患方支付賠款。
實行3年來,情況怎么樣?記者進行了采訪。
醫患糾紛,找誰說理能服氣
“如果調解機構隸屬衛生主管部門,群眾覺得有‘親子’關系,會偏心;如果是保險公司開辦的,又有盈利的嫌疑。”天津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歐陽澍介紹說。
天津“醫調委”的運營經費由市財政全額撥付,是獨立于醫患雙方、衛生行政部門和保險機構之外的第三方專業組織。調解服務不收取當事人任何費用,賠償依據均來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我們不搞‘和稀泥’,每一分錢都賠得有出處,確保公信力!”歐陽澍說。
張秀榮大媽告訴記者,2010年她做了甲狀腺囊腫手術后,有惡心、暈眩等不良反應,每天都靠藥物維持。換家醫院做復查,醫生懷疑她的甲狀旁腺在術中受損。“醫院應該賠償我,可事情過了一年多,人家能認賬嗎?沒想到調解員最后給我要回來11.5萬元。”
“醫療專業問題上,患方處于絕對弱勢。調解員的專業能力,是患方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歐陽澍介紹說,委員會22名調解員都有醫學、法學的專業知識背景以及工作經驗,此外他們還從社會上聘請了20多位醫學和法學專家組成咨詢委員會,遇到疑難案件集體討論。
“事實證明,只要渠道暢通,群眾都愿意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沒人愿意訴諸法律耗時耗力,或者找‘醫鬧’非法維權!”天津市司法局馮處長告訴記者。
患者扯皮,說不清理怎么辦
“有些醫療糾紛,醫生并沒有責任。但因為診斷文字記錄不全、問診程序不規范等原因而‘百口莫辯’。”天津市環湖醫院院長王金環舉例說,去年該院收治了一位病情危重的腦膜癌患者。由于風險高,北京各醫院均已拒絕手術,但患者家屬執意開顱,表示愿承擔一切手術風險。院方為防止日后糾紛,與患者家屬簽署了經律師公證的書面協議,后又拍攝了公證錄像。但即便這樣,患者手術中死亡后,家屬仍然要求醫院賠償。
“目前醫療糾紛多發,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社會矛盾積累后,將醫院作為出口集中‘宣泄’。我們理解患者的心情,但說實話,在很多情況下醫生們也是弱勢一方,希望得到人民調解機制的保護。”
醫調委的專業性和公正立場,為司法局、衛生局牽頭召開醫療糾紛處置工作聯席會議提供了“憑證”。3年中通過“醫調委”的有效調解,共控制群體上訪事件16起,避免有民轉刑矛盾激化傾向的糾紛7起,防止自殺事件9起,化解群體械斗事件2起。
醫療事故,無錢賠償怎化解
“以往各醫院面對患者索賠,且不說賠償金標準因人、因案不一,就連這筆款項的出處,醫院財務部門做賬時都很尷尬,賠償時限的人為因素也很大。”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醫責險部經理李立強介紹說。事實上,有時對醫療事故,院方“賠不起”、“不肯賠”,是導致醫患糾紛遲遲不能得到解決,甚至醫鬧升級的主要原因。
2009年,“醫療職業責任保險”被納入天津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制。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理賠員在醫調委駐點辦公。
由于各醫院提前投保了“醫責險”——等于賠款已經提前掌握在保險公司手中,醫患雙方達成賠償協議3天內,保險公司就能劃款到賬。
保險公司根據醫院等級、醫護人員數量、床位數等測算基礎保費費率。各醫院可選擇全年100萬元至500萬元的保額,相應的,案均賠償上限為5萬元至50萬元。“這個額度覆蓋了大多數賠案,如果經調解賠償額超過合同限額,則由醫院自行解決。”李立強說。
醫責險的費率實施浮動制,以此獎優罰劣。“對實施精細化管理、醫療糾紛發生數量和賠付低的醫院,來年續保費用優惠幅度可達50%,對管理混亂、糾紛高發、理賠金額高的醫院,續保費用最高漲幅是上一年度的3.5倍。”李立強說。這意味著事故多發的醫院會為此多支付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保費,醫院改善管理、提高醫療服務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
“市政府給保險公司定的經營原則是‘保本微利’,3年來我們的綜合成本率始終在100%左右,實際上是不賠不賺。”分公司總經理續瑩說。
禁止“私了”,羊群效應可防范
“天津市堅持‘高壓線’原則,索賠額超過萬元的醫療糾紛醫院無權‘私了’,必須轉至‘醫調委’接受調解。”天津市衛生局副局長申長虹介紹說,醫療機構若違規,其黨政領導均將被免職。
“只有這樣,才能遏制‘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的羊群效應,把醫療糾紛引到醫院外依法依規解決,防止醫鬧現象和惡性事件的發生。”申長虹介紹。
禁止醫患糾紛“私了”,讓醫調委掌握了全市醫療事故的第一手資料。歐陽澍介紹,醫調委遇復雜案件,會找專家會診,不讓醫院蒙混過關;每個月,相關部門碰頭分析多發事故成因,及時反饋給醫院;每年,聯席會議綜合全年事故情況明確下一個“攻堅”目標。
“根據規定,醫院內部必須啟動醫療事故問責程序。”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醫務處處長王燕告訴記者,醫院會聽取當事醫生的申辯以及專家組意見,然后根據“是否新技術應用、是否存在并發癥、是否存在人為失責”等標準,評判醫生在事故中的責任比例,對其做出經濟、行政的處罰決定。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