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因種種制度虛設
在檢察官看來,一些單位、部門熱衷于召開會議是由于從中可獲得諸多好處:
可以申請到大筆會議經費,用不完的會議經費可充實“小金庫”;可以借開會之機公款吃喝、旅游、玩樂,還可借開會為名發放精美禮品、會議補貼;操辦會議的個別會務人員可以在聯系住宿、就餐和結賬過程中向對方索取高額回扣。
針對會議費“貓膩兒”,西城區檢察院預防職務犯罪處一名辦案檢察官分析了其中的涉罪誘因。這位檢察官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少數商業機構為在競爭中立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斗膽滿足顧客的違法違規需求,更多的商業機構迫于市場競爭壓力,不得不屈從于這一潛規則,使市場秩序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助長了會議費“返現”這種歪風邪氣的逐步盛行。
檢察官特別注意到如此管理現狀:許多單位在多數情況下由一個部門負責籌辦會議,而具體負責人往往就是固定的一兩個人,而無論聯系場地或是最終結算,全過程均由一兩個人負責,事實上無人監督。即便有些會議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召開,由于怕麻煩等多種原因,會務的具體組織工作仍會交給一個人去做,而會議費的結算數額與實際支出是否一致,往往無人對其核對,這就為犯罪嫌疑人貪污公款提供了便利條件。另外,許多單位還存在著相關部門及領導對會議費使用未進行嚴格審批的情況,存在著主管領導對實際參加會議人數或是否召開了會議均不予掌握的情況。
記者獲悉,在西城區檢察院曾經辦理過的一起貪污會議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夠侵吞會議公款,其中一個重要誘因即相關部門及領導不聞不問。
“還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一名檢察官告訴記者,“單位對會議費的使用雖有管理辦法,也設置了層層把關環節,但審批制度中出現了漏洞,監督把關也就形同虛設了。”
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盡管目前很多單位對會議服務實行政府采購,由定點部門負責會議服務全過程,但卻難以避免提供會議服務一方為爭奪客源而主動給予高額回扣的做法,一些意志薄弱的會議組織者就會趁此時機而中飽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