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101大樓是大陸游客最喜愛的景點之一。
6月28日,兩岸正式啟動北京、上海、廈門3個城市居民赴臺個人游。依兩岸協商,赴臺個人游每日上限為500人,但一個月過去后,據臺“內政部移民署”最新統計顯示,至7月28日,以個人游名義入境的陸客只有633人。個人游為何不如預期火爆,一時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熱點。
發酵還需時間
一個月633人的陸客散落在島內,顯然還沒有讓業者感受到“個人游效益”。不過,若據此看衰個人游,似乎為時尚早。
“從個人游辦理流程上看,申請手續復雜,辦下來就要兩周,再加上行程規劃、訂機票、飯店等,依正常程序,個人游陸客7月中旬才會陸續抵臺。因此,第一個月人數不多,可以理解。”臺灣旅行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解釋說。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下旬,大陸官方累計發放通行證達6000多張,臺灣方面已審核通過1000多件。對此,臺“觀光局”副局長謝謂君說,入臺證有效期為3個月,因此,未來一兩個月內,個人游的人數應該會有所增加。
姚大光預估,到9月,個人游來臺人數每天應該可以達到400人。“個人游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酵,效益才會顯現。”
臨近西門町的花園大酒店,是陸客青睞的飯店之一,記者電話采訪該飯店,房務部負責人表示,7月中下旬開始,個人游陸客訂房漸趨穩定,比重將超過參訪團。
再來才是關鍵
出行費用問題,應該是影響陸客個人游意愿的因素之一。臺灣富康旅行社副總經理陳振宏估算,因為跟團可以在機票、住宿、景點、餐飲等方面拿到優惠價,因此,若在臺停留同樣的時間,個人游費用可能會比“團進團出”高三成左右。如果是首次赴臺,又要參觀著名景點,無論是從便利程度還是經濟花費上來看,可能不少人還是會選擇跟團。
為加溫個人游,島內各地推出多項優惠,為陸客省錢。臺北市觀光傳播局局長趙心屏介紹,94%到臺灣旅游的大陸游客都會來臺北。為了降低陸客出行成本,觀光傳播局與華航合作,8月1日起,上海到臺北3天2夜自由行,從人民幣2620元降至2470元。另外,臺北市還準備了“觀光護照”,持此“護照”者即可享受到各種優惠措施,包括景點、旅館、餐館等地的折扣。
初期個人游的陸客中,不少并非第一次來臺。7月26日,記者在臺北萬華的剝皮寮老街,巧遇上海的于小姐。“我是第二次來臺灣,4夜5天都在臺北,就這樣慢慢看老街,細細感受臺北的文化和氣氛。”于小姐說,“這次是真正的個人游,沒有同伴。去年一起跟團來臺灣的朋友,覺得臺灣游很平淡,暫時不太想來。”
對此,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許高慶表示,如何讓陸客愿意一來再來,才是未來個人游效益顯現的關鍵所在。應該規劃更多的深度游、個性游路線,不要讓赴臺游“乏味”的口碑對潛在游客產生影響。
樂觀不能憑空
開放個人游之前,島內媒體曾算過一筆賬,個人游每天開放500人,依去年陸客來臺每天平均消費245美元、每人來臺最長15天估算,今年下半年就可創造百億元新臺幣的觀光收益。臺灣經濟主管部門也曾稱,一旦陸客個人游上路,臺灣消費大餅將再做大。
除了對島內觀光業、零售業的直接拉動,臺灣觀光協會副會長朱鐘宏還指出,個人游將極大地改變目前赴臺游的業態,比如可以將臺灣獨具特色的民宿納入接待體系,緩解島內接待設施緊張的局面,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包括團體游在內的整體旅游質量。
對于兩岸交流而言,個人游的熱絡和未來的便捷還有更多的意義。到臺北看展覽、聽音樂會,臺灣對于大陸民眾,將不再僅僅是一個旅游目的地,而會更多地融入大陸人的生活。
從個人游不如預期火爆引發討論、備受關注的程度不難看出,個人游初期的“冷”有客觀因素,其中,臺當局限制太多,也是原因之一。臺灣《聯合報》評論稱,臺“移民署”設下多達33項“得”與“不得”從事的活動,不僅一些規定荒誕離譜,且只針對陸客,讓“自由行”3字格外諷刺。
個人游要想火爆,尚需時間的磨合和發酵。然而,業者的樂觀期待也不能憑空而生,要有民意和兩岸業者以及旅游部門的持續推動,當然還要有兩岸超越政治藩籬的智慧和實際行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