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前夕,天津一汽的夏利“官降”為一季度負增長的車市,帶來了更多寒意。原價3.48萬元的夏利A+兩廂車型下調至2.48萬元,降價幅度達到驚人的40%。自主品牌集聚的經濟型轎車市場再次人心惶惶。
汽車降價潮,儼然已成每年大型車展來臨前的慣例。在本世紀初汽車開始進入家庭時,價格戰還是極其罕見的事,人們關注的是車市井噴,以及是車就不愁賣的暴利景象。真正的轉折點是2004年的北京車展,當車企們還在車市繁榮夢想中紙醉金迷的時候,車市開始出現了不穩定因素,而車展似乎成了罪魁禍首。
經歷過2004年北京車展的人們,一定會對那年的車市動蕩記憶猶新,而東風日產就是當年車市降價潮的初創者。當絕大多數車企還在加價或不加價中抉擇時,東風日產在車展上拋出了一份最高降幅達兩萬元的讓利清單,這也成為當年北京車展的一個符號事件。盡管這次降價并未推升東風日產的市場地位,陽光在降價中暫且保住了面子,藍鳥卻沒能力挽狂瀾,但此事件卻為中國車市的價格戰開了一個頭。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名氣不高的東風日產并未因降價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多數車企的價格陣營依然堅挺,尤以南北大眾為甚。然而在2005年的上海車展后,這對高傲的價格堅守者卻做出了讓人們始料未及的事。
2005年6月16日,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南北大眾同時宣布降價,由此引發了中國車市的大地震。在這之后,東風雪鐵龍、北京現代等車企開始跟進降價,就連當時的“加價王”雅閣,都受到了嚴重沖擊。南北大眾聯手導演了這場中國車市的“集體跳水”,一度“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中國消費者,終于有機會感受“當家做主”的快感。
步入2006年,車市價格戰成為常態,而車展再一次淪為車企降價促銷宣傳的載體。在人民群眾眼中一度最具價格口碑的自主品牌,不幸充當了價格戰的主角。北京車展前夕,天津一汽對旗下夏利、威姿、威樂品牌全系車型采取聯合降價行動。車展大幕剛剛拉開,吉利又成為車展上第一個降價的企業,旗下主力車型自由艦全線讓利,同時降價的還有兩廂轎車美日之星。在這之后,奇瑞也按捺不住了,旗下最暢銷、利潤最低的QQ,也不得不宣布跟進降價。
從2004年北京車展東風日產吹響車市降價第一聲號角開始,中國車市開始陷入價格戰的圍城。消費者的選擇多了,卻引發了持幣待購的現象,讓車企們叫苦不迭。回看當年業內人士的評論,持悲觀論者居多。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降價對車企的傷害并不高,因為絕大多數車企已經賺取了多年的暴利。即使參與價格戰,在成本上仍有很多的回旋空間,其暴利體系依舊未被瓦解,車企們仍是賺得盆滿缽滿。
從2002年車市實現井噴格局,到2012年步入理性時代,已經足足過了10年。今天,消費者再聽到車企降價,已經不是當年那般欣喜若狂,也不會過于執著地繼續等待“持幣待購”。不管車市如何風云變幻,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理性的。這也不得不讓人慨嘆,消費者的成熟速度已經超越了車市的成熟速度。那些賣不好就割肉的車企,是不是也該理性地看待自己,找找自身品牌和營銷上的不足呢?
如果我們單純地看待車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會發現這短短的展會只是各廠家的“角斗場”,不管是在車展上擺闊的廠家,還是坦誠讓利的車企,如果沒有品牌和口碑作支撐,都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汽車市場發展的不平衡性,讓人們很難通過一次車展來推斷市場走向。
所以,不要再將車展作為促銷的唯一途徑,對于一個有頭腦的車企來說,那不過是一種犧牲口碑搏銷量的低級行為。誠然,在車展期間挑起價格戰的戰火,會引起更多的關注,但這只是暫時的。步入全球A級陣營的北京車展,絕不再是車企揮霍產品的大賣場,而是展示品牌和技術,打造車企軟實力的最佳陣地。
據說,夏利“官降”遭到了天津一汽經銷商的集體抵制,實行“官降”策略的經銷商并不多,從中不難看出,自主品牌經銷商利潤微薄的困境。2011年,在車市寒流中陷入困頓的自主品牌經歷了一場大的洗禮,百試不爽的“降價牌”,如今已接近失效。不如去冷靜地思考,逼迫他們陷入被動境地的,到底是什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馬原
相關新聞:
許家印:今年會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不會降價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