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達的航空網絡和加速建設的支線機場,正在不斷加密中國航空網絡版圖。未來5年,中國將不斷優化運輸機場布局,加速構筑“五大機場群”為載體的區域“臨空經濟帶”。
記者從7日在此間召開的中國民航規劃暨機場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目前中國運輸機場已達175個,到2015年全國運輸機場總數達到230個以上,將覆蓋中國94%的經濟總量、83%的人口和81%的縣級行政單元。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航空運輸不僅是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更是區域經濟進入全球經濟的快速通道。”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說,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航空運輸發達的地區,往往也是外向型經濟比例較高的地區。
據了解,去年,中國首都機場、上海機場、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達到7393、7170、4096萬人次;首都機場客運躍居全球第二,浦東機場貨運居全球第三;中國16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還有近10個機場逼近千萬人次大關。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像計算機、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醫藥、精密儀器等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產品,以及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換代產品,對航空運輸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這對中國民用航空發展帶來的新的機遇與挑戰。
據7日發布的《中國民用航空發展“十二五”規劃》,未來5年,中國將加速構筑五大“機場群”。
北方機場群,將北京首都機場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樞紐機場,新建北京新機場。加快發展區域樞紐機場,發揮哈爾濱、沈陽、大連、天津機場分別在東北振興和天津濱海新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哈爾濱機場面向遠東地區、東北亞地區的門戶功能。發揮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長春等機場的骨干作用。發展漠河、大慶、二連浩特等支線機場,新增撫遠等支線機場。
華東機場群,培育上海浦東機場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樞紐機場。加快發展上海虹橋、杭州、南京、廈門、青島等區域樞紐機場,滿足長三角、上海浦東新區、海西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需要。培育青島機場面向日韓地區的門戶功能。發揮濟南、福州、南昌、合肥等機場的骨干作用。發展淮安等支線機場,新增九華山等支線機場。
中南機場群,培育廣州機場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樞紐機場。完善深圳、武漢、鄭州、長沙、南寧、海口等機場區域樞紐功能,滿足珠三角地區、中部崛起、北部灣地區、海南國際旅游島等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際區域合作戰略需要。增強三亞、桂林等旅游機場功能。發展百色等支線機場,新增衡陽等支線機場。
西南機場群,強化成都、重慶、昆明機場的區域樞紐功能,加快培育昆明機場面向東南亞、南亞地區的門戶功能,服務于云南橋頭堡發展需要。提升拉薩、貴陽等機場的骨干功能,滿足國家加快發展藏區和偏遠地區發展需要。發展騰沖等支線機場,新增稻城等支線機場。
西北機場群,強化西安、烏魯木齊機場區域樞紐功能,滿足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新疆地區快速發展需要。培育烏魯木齊機場面向西亞、中亞地區的門戶功能。提升蘭州、銀川、西寧等機場的骨干功能。加快將庫爾勒、喀什機場發展成為南疆主要機場,發展玉樹等支線機場,新增石河子等支線機場。
李家祥說,近年來,中國一大批機場周圍,陸續開始規劃或發展“臨空經濟區”,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按照國際權威機構測算,民航投入和產出比率是1:8。據國內研究分析,中國機場每百萬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8.1億元,相關就業崗位5300多個。
未來幾年,中國“臨空經濟區”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白云機場所在的花都區已規劃約36.5平方公里的空港經濟區。2007年A320總裝線落戶天津后,上下游近100家航空制造企業落戶天津機場周邊,正在形成一個產業集群。湖南省以長沙機場為依托,已規劃建設111平方公里航空城,并啟動建設1036畝的臨空產業示范園。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昌順說,未來5年,中國民航業投資規模將在1.5萬億元以上,“十二五”期末年旅客運輸量將達到4.5億人次,包括通用航空飛機在內的機隊規模達到4500架以上。中國將不斷優化機場布局與建設規劃,使之與空域管理規劃、旅游發展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綜合運輸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