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省重點建設的高速公路“讓路”,信陽市淮濱縣新里鎮孫香鋪村的十幾戶居民,在房子被拆遷后,只能在臨時搭建的簡易住房或窩棚中度過春節和元宵節。
在補償安置款已發放到位的情況下,何以出現此種局面?記者采訪得知,這一切均緣于未能事先解決宅基地糾紛。如何在確保群眾切身利益的前提下,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也是此事件令人深思之處。
為建高速急拆遷 部分村民生活難
去年9月開工建設的淮息高速公路(淮濱—息縣)穿過淮濱縣新里鎮孫香鋪村,該村孫寨村民組的18戶村民因處于高速公路建設規劃紅線之內在去年10月20日前全部拆遷完畢。
之后,他們各自尋找臨時住所,有租房子的,也有搭建簡易住房或窩棚暫時居住的。孫仕軍是18戶村民之一,他說,鎮里曾承諾春節前解決他們的宅基地問題,沒想到他們中的多數人卻在簡陋的臨時住所中居住至今,甚至春節和元宵節,也只能在其中度過。
1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村民的臨時住所十分簡陋,好一些的,用磚壘出一方十幾平方米的簡易住房,差一些的,就用石棉瓦、油氈、木頭等材料搭成幾平方米的窩棚,有限的幾樣生活用品隨意散落著。
80多歲的孫婆婆一家12口,從兒子到1歲大的重孫都居住在用磚頭壘成的兩間簡易住房里,一條布簾將兩張床隔開,屋內擺放一張桌子后,幾乎沒有其他空間,桌子正中上擺放著孫家的族譜。孫婆婆說,兒子們都出去打工了,只能先在這里湊合著住。
這片臨時住所20米開外的地方,就是高速公路通行之處,現在這里已經一片平整,等待施工。去年,這里曾矗立著這十幾戶村民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