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
貼牌生產標準執行不嚴
國家質檢總局的官員介紹說,進口奶粉的質檢中基本上沒有發現安全衛生項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營養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國標準。
據了解,出口到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需要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標準中對于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都有明確規定。而標準執行不嚴,與目前大量“洋奶粉”貼牌生產的模式有很大的關系。
“由于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乳業進入門檻低,原料價格便宜,很多中國企業在當地注冊一個品牌,就可以找個代工企業‘掛牌’進行生產。”宋亮說,有的企業自己開個小作坊,通過網絡代購的方式進入中國,這也給監管增加了難度。
目前,在中國從事乳制品進出口業務的貿易商有數百家,不少貿易 商 宣 稱 自 己 的 嬰 幼 兒 奶 粉是“100%原裝進口”,實際上產品并不在國外銷售,這種品牌被形容為“假洋鬼子”。
近年來,“洋奶粉”成為資本和企業追逐的一塊肥肉,由此涌現大量貼牌產品。比如有一家新西蘭奶粉生產企業,代工的品牌有15、16個,其中80%的產品是銷售到了中國。一位貿易商說,現在大家都在新西蘭扎堆,他只好選擇代理其他國家的奶粉品牌。
記者從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了解到,目前商會正在對奶粉行業做進一步的調查,了解貼牌(O E M )生產的奶粉到底占多大的比重。
新西蘭乳業集團董事長謝維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很多“洋奶粉”的經銷商更注重“牌子”和利潤,而不注重品質,沒有很好地進行品質把控,在進口到中國前對于奶粉的奶源來自哪里、營養成分是否符合銷售國標準等并沒有深入了解。
宋亮說,生產國和中國的標準不一樣,貼牌生產如果沒有吃透中國的標準,在營養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上就會出現差異。
謝維新認為,嬰幼兒奶粉是要為孩子的健康負責,不能只是盲目地做市場和品牌,而要管控好上游環節,從配方、生產、檢驗全過程都要符合中國的標準,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于經銷商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