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體測的第一天,張慶鵬在“強度投籃”中完成了15投15中的驚人表現,然而場外的計時員卻依然告訴他測試沒有達標,因為這15次投籃他一共花費了78秒,平均每次出手超過5秒,沒有達到籃協規定的“投籃強度”。這看似無法理解的事情,正是今年CBA體測最好的體現。在經歷了倫敦奧運會上的慘敗后,籃協為了進一步了解、提高球員的體能和對抗能力,連續第二年進行了體能測試。盡管初衷可以理解,但體測的某些方式和標準卻讓人匪夷所思。在一陣陣質疑聲中,人們不禁懷疑,這樣的體測能達到領導們所想的目的嗎?
現象
投籃“強度”難倒神射手 “科比來了也過不了”
體測的第一天,就有無數國手和名將紛紛倒在“強度投籃”這一項測試上。朱芳雨、王仕鵬這兩名國家隊最出色的外線射手沒有過關;名將金立鵬18投15中用時1分47秒,因為平均出手次數達到了5.94秒仍不達標;張慶鵬15投15中,下來卻被計時員告知“沒有充分理解規則精神”……
這一幕幕的尷尬,正是復雜的規則所帶來的。籃協規定外線球員需要在2分鐘內投中15球、內線則是20球,在沒有人傳球、自投自搶的情況下,每一次出手需要在5秒內完成。一旦完成投籃任務,計時員就會以用時時間除以出手次數來計算“投籃強度”。難怪上海外教帕納吉奧看著劉煒在2分鐘內完成了21投15中、卻仍不過關后,無奈地說:“這樣的規定科比來了也難過。”
籃協這一測試的初衷是好的,國家隊在高壓下的投籃命中率不高在這幾屆世界大賽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可真正實行起來,測試的方式卻并不那么科學。“我都32歲了,你怎么看出我的投籃強度不高的?”劉煒這樣表達了疑惑。事實上,如果他能夠在命中15球前,多投丟3次籃,縮短自己的平均出手用時就能過關了。“理解”到規則后,之后出場的球員大部分都在投中第14球或者第19球后,故意快速投丟幾次,攤平自己的出手用時后再命中最后一球。上賽季投籃命中率排名CBA墊底的江蘇南鋼最終竟然成為測試成績最好的球隊,也充分說明了測試的不合理性。
質疑
籃協體測初衷雖好 目的如何卻不明
客觀來說,籃協并不是突發奇想恢復體測,上賽季恢復體測的第一年,在內容基本都相同的情況下大家的質疑聲其實并不多。“除了15米×17趟折返跑這一項是要求硬性達標外,其他的都只是作為數據的收集。”一位CBA教練也表示:“除了個別球員,基本都能達標。”
然而今年的質疑聲突然四起,更多的還是因為籃協強硬的態度。籃協副主任李金生在體測開始前的會議上就嚴肅的表示,今年沒有“免測”一說,“籃協只能容忍一支球隊有一個人不達標,如果有多個人同時出現,就說明這支球隊的訓練水平是有限的。”他表示,籃協是希望以此督促球員增加自身素質、球隊提高訓練水平。可人們都知道,籃協的出發點卻不在聯賽上。奧運會慘敗之后,籃協感覺到中國球員的體能和對抗水平都不夠,搞體測真正想達到的目的,還是國家隊的水平提高。
“說到底,球員有沒有能力打職業聯賽,還是應該交給俱樂部去決定。”一位投資人坦言:“體測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最終是為了提高國家隊的水平,相信有很多人都會懷疑,他們能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解讀
NBA也有類似體測 但要因人而異
今年的體測共有十項,包括強度投籃、運球折返8字上籃、大三角腳步移動、全場攻防技術、快速傳接球、原地摸高、臥推、負重深蹲、折返跑和沖刺跑。
除了折返跑外,其他九項更主要的目的還是數據收集和檢測,不會作為打CBA的標準。事實上,在NBA每年也有類似的體測,但主要是針對剛剛從NCAA升上來的年輕球員,統計他們在力量、彈跳、速度方面的數據。也因此,各隊的體能教練都表示,體測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應該因人而異。
浙江稠州銀行隊的體能教練馬驥就認為,其實這十道題都不算難,即便是折返跑這種普遍反應較大的“鬼門關”對于年輕球員也不是什么難事。但對年齡較大的球員,是否應該有所考慮、區別對待?而廣廈的體能教練韓超更加認為,即便是NBA,打了幾年的球員都不會再參加體測了,因此,CBA也該把體測的重點對象放在年輕球員身上。“打了好幾年的CBA運動員無論是力量、技術還是體能,大多都已經定型,想要改變也不容易。”
來源:揚子晚報(記者 刁勇)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