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稱,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對汽車征收排污費,目前已在論證階段,第一步可能先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作為試點,然后逐步推廣到全國。
汽車越來越有“將收費進行到底”的趨勢了——把你買回家,購置稅是要一筆錢的;你要從家里往外走,車船使用稅必不可少。你開行,路橋費等著你;你???,停車費等著你。你不是要“吃”油嗎?所以要交燃油稅,而汽車往外“吐”東西也可能面臨花錢,那就是“汽車排污費”。至于一輛汽車需要承載多少稅費,似乎只有人在考慮車主“還能不能承受”,而從來不問車主“該不該承受”。
不難看到,征收“汽車排污費”看似為了治污,可它并不能約束多少車主減少開車。尤其是,如果按業內人士透露的,像收車船稅一樣收取“汽車排污費”,那么多開車和少開車付出的費用是相等的,它哪來的治污效果?當然,官方可以說這樣能夠收到一筆錢,然后再用這筆錢去治污,但是,這種思維同樣也存在問題——且不說我們治污是否就缺這筆錢,也不說以前那么多稅費換來了怎樣的治污結果,單就問,官方只看到庫房增加了一筆“汽車排污費”,有沒有看到無數車主口袋里少了這些錢?
事實上,重要的是,如此征收“汽車排污費”對車主是不公平的。一個車主買了一輛車后,政策不能讓其由此就陷入無數的消費漩渦之中。交強險,是從自愿保險中強制增加而來的,增加也就增加了;燃油稅,是從養路費強制變化而來的,變化也就變化了,可這些“強制”總不能沒有個盡頭吧?前天吹風說可能收取交通擁堵費,昨天試探說成品油消費稅或移至銷售環節由個人繳納,今天又來個醞釀說對汽車征收排污費……相當于車主買了車即被“套牢”,直至其“割肉、斬倉”。
最為關鍵的地方在于,官方不能每面臨一個新問題,就以不便應萬變的使出收費這個唯一手段。現在,加在汽車上的稅費已經太多太多,各種稅費已占車價的40%-144%。增值稅、購置稅、消費稅、車船使用稅,該交的都已經交了之外,路差、油缺、停車位少、醫療保障匱乏,依然在不斷增設名目向汽車獅子大開口?,F在,在排污上又拿汽車當唐僧肉,今后,還有多少雙手瞄準汽車?這樣的解決問題方式當然不可取。
“汽車排污費”不能想收就收,官方在面對問題時,應該在窮盡一切手段都無效的情況下,才去考慮不得不向老百姓增加收費一途。具體到防范、治理汽車污染一事來說,舉例而言,官方不是在推廣新能源汽車嗎?如果官方在電動汽車的補貼方面足夠多、讓其充電問題不再是瓶頸、使其維修也很方便,即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在購買成本、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一樣甚至更低,在那個時候,誰還堅持使用污染更大的燃油汽車,那么對其征收“汽車排污費”,想必沒幾個人會不支持。(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