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1月30日,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下發,這是本屆政府第五個關注“三農”的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第十個涉農的一號文件。
文件共分8個部分,出臺的政策措施43條,是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政策最多的一次。在文件下發后,本報專訪了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遠,作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文件起草組成員,宋洪遠參與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工作。
五年主題一脈相承
經濟觀察報: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為什么選擇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文件起草組是如何考慮的?
宋洪遠: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考慮的因素或背景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它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舉措。
2007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實際上是十七大召開以來的第一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是十七大后第一個關于“三農”工作的文件,在這樣背景下,文件主題就必須按照十七大精神來確定。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其次,它是解決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十六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確實取得了一些成就,譬如我們實現了連續四年的糧食增產,實現了農民收入連續四年的快速增長,但是在這樣的大好環境下,我們也要看到一些突出問題——農產品(愛股,行情,資訊)供求形勢發生變化,農產品價格上漲,結構性農產品短缺。這都說明了農業基礎薄弱,農業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隱憂,農業發展的瓶頸還是基礎建設。所以這個主題既符合黨的十七大精神,又切中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要害。
經濟觀察報:這和前四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否有緊密的聯系?
宋洪遠:有聯系。實際上,文件確定這個主題,在一定意義上考慮到了中央在“三農”問題上一系列部署的連續性、繼承性。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增加農民收入,它抓住了“三農”問題的核心。2005年的主題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因為要增加農民收入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村生產力關鍵是什么呢?就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06年的主題確定為推進新農村建設,這是因為十六屆五中全會上討論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決議,這其中提到了新農村建設問題。2007年的主題是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新農村建設的20字要求,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產發展。但是當時有人把新農村建設變成“拆東墻補西墻,拆舊房蓋新房,沿著馬路去刷墻”的形式主義,把新農村建設當成了新村莊建設,當時也考慮到這個因素。
2008年的主題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實際上,強化農業基礎建設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它也是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五個一號文件,既有聯系又互相補充,既立足當年,又謀劃長遠。所以五個一號文件是一脈相承的。
理解“農業基礎”
經濟觀察報:重視農業基礎建設,這在學界、政界都有過共識,那么這次作為文件的主題被提出來有何特別意義,該如何理解“農業基礎建設”這一概念?
宋洪遠:要全面把握2008年一號文件主題,還必須深刻理解“農業基礎建設”的含義,按照我的理解,它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層含義,要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首先要對農業基礎地位有個認識,深刻認識農業基礎地位,就必須保障農產品供給;另一層含義,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基本支撐;第三,這個基礎還包括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第一層含義強調的是農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即處于基礎地位;第二層含義是從農業本身來講,基礎設施是物質基礎、物質條件;第三層含義是從農村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更多的是制度安排。
經濟觀察報:“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在這次文件中獨立成章,而且被放到文件第二部分,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的,為什么要把它擺到這么高的位置上?
宋洪遠:當前農產品供給形勢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即農產品總量平衡的壓力在增大,農產品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農產品質量提升的任務艱巨。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我們把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作為一號文件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一項工作任務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