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又出手了。一摞罰單砸下來,打疼了刺頭們的屁股,風光了裁判們的臉面。升堂問案明鏡高懸,這次足協可是照章辦事,有關律條白紙黑字寫得分明,不由得你不服。
更厲害的招還在后邊。據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小平表示,庫澤向裁判揮舞鈔票這種行為“具有強烈侮辱性”,今后若有人再犯,可能會被加重處罰。
對于中超(微博)裁判員的表現,王小平表示“不好評價裁判員”,但相信現在的中超裁判都很努力,出現一些錯誤不會是故意操控比賽、賭球之類的,基本是技術性的,是其能力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年輕裁判員還需要努力提升水平。
單純從法理角度上看,王教授的道理講得著實嚴謹。拿著人民幣朝裁判賣弄,的確相當不雅,為中國足球大環境著想,這種行為必須完全杜絕。但問題在于,即便這些嚴刑峻法都派上了用場,當真就能換來中國足球的長治久安?
無論是阿里漢還是庫澤,都算不上暴戾張狂之輩。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舉動,無非是自覺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借用此種手段表達自己的抗議與不滿。在足協大人眼中,這是挑事找碴兒;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未嘗不是一種另類的“暴力維權”。足協當然可以重罰這些不尊重裁判的行為,但對于引起爭議的判罰,也不能回避搪塞。只要有了疑點,就應當進行詳細調查,并最終給公眾一個合理的答復。
但遺憾的是,如何去處理問題判罰,始終都沒有形成一個健全的制度。雖然俱樂部也有申訴權,但罕見有令人滿意的結果。久而久之,這種申訴幾乎成了一種擺設。
律條的作用,固然需要維護權威,也得兼顧公平。如果裁判們的“技術性”失誤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問責,那么這些為他們而設的保護性法規,很可能成為滋生腐敗的“保護傘”。我們需要講法理,也得講道理。
來源:齊魯晚報(李康寧)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