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渡口區實驗小學學生在演練武術。
11歲的張文漢是重慶市九龍坡區人和小學五年級學生,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張文漢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功夫巨星格外崇拜,也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這些明星一樣練就一身好功夫。隨著張文漢對武術越來越多的了解,他“發現”,影視劇中展示的功夫絕技,實際上有很大的夸張成分。而通過練習,張文漢對武術已不再感到神秘莫測,并且開始真正了解到武術的奧秘和本質。
作為武術特色學校,人和小學將武術課列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這為廣大喜愛武術的學生創造了一定的學習條件。但是,對于中國更多的青少年而言,武術同自己現實生活的距離依然十分遙遠。很多人對武術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影視作品中的武打片段上。近些年來,武術逐漸失去青少年參與群體的尷尬現狀,已引起了相關主管部門和基層武術人士的注意。近日,記者隨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參加“武術邊疆西部行”活動時發現,讓武術走進校園,讓青少年喜愛武術的呼聲在基層十分強烈。
徐遠倫是成都市武術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談及武術的發展,徐遠倫不無憂慮地將武術與跆拳道做了對比,“我們舉辦一項武術比賽,參加的青少年能有二三百人就很不錯了,但如果舉辦跆拳道比賽,報名的人數就能達到一兩千人。在成都,把武術作為特色體育項目的中小學只有8所,把跆拳道作為特色體育項目的學校卻有40多所,而且還有很多學校正在申請成為跆拳道特色學校。作為一名基層的武術運動管理者,我對這種現象感到十分憂心。”
正如國家武術中心黨委書記、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何青龍所說,“武術運動的長遠發展和發揚光大,其根本在于青少年的參與。但目前,武術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推廣還顯得很薄弱,做得好的還都是個別學校。”
記者在重慶和四川的部分中小學看到,把武術作為特色體育項目的學校,往往都具有一些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比如,重慶市大渡口區實驗小學與區少體校合并后,得到了開設武術課的師資力量;成都市花圃路小學是因為多年前一位出身武術世家的體育老師被分配到學校,武術才開始在全校推廣開來;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級中學是因為位于青城山腳下,緊鄰著名武術門派——青城派,習武才在學校蔚然成風。
“其實,對于武術,學校是抱著一種積極態度的。”重慶市大渡口區實驗小學校長李竹表示,“武術畢竟是中華民族的國粹,無論從增強學生體質還是從傳承民族文化的角度來說,武術都應該被優先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中。但在現實中,學校開設武術課卻也面臨諸多困難——師資不足、趣味較低以及缺少針對青少年的教學模式等,這些都成為限制武術進入校園的不利條件。”
“其中師資最為關鍵。”李竹表示,“作為一所武術特色學校,我們學校有3名武術專業的體育教師,但相對于全校3000多名學生,武術教師的數量依然不足。眾所周知,武術不單單是一項體育運動,它還包含著文化、歷史和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沒有專業教師,武術課是很難開設的。”
據李竹介紹,在現實中,很多學校發展什么樣的特色體育項目往往都和體育教師的專業有關。顯然,如果有更多的武術專業或是懂武術的體育教師進入中小學,武術也能夠在校園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在中小學普遍缺少武術專業教師的情況下,很多武術專業的運動員和體育院校學生卻紛紛改行成為跆拳道、空手道等時下熱門技擊運動的教練,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怎樣提高武術的趣味性,這也是讓學校頭疼的事。”成都市花圃路小學校長吳強向記者表示,“相對其他一些體育項目,武術顯得較為枯燥和單調。孩子們可不會因為武術是國粹就喜歡它,他們只對有意思的事物感興趣。我們現在每周一節武術課,內容都是自編的。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不少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武術課的興趣。如何能讓學習武術變得更加有趣,能否請相關專家針對青少年的特點編寫一套武術教學方案,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
記者在走訪的幾所武術特色學校看到,武術對于青少年的全面發展,起到了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的積極作用。“幾年前,我們和區少體校合并時,我很擔心那些學武術的小運動員會不會欺負我們的普通學生,會不會在學校里稱王稱霸。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李竹表示,“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原來,練習武術確實會對一個人的品德產生積極的影響,那些學武術的專業運動員基本上都很有正義感,具有扶弱、熱心、正直的品德,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們的普通學生在學過武術之后,品性也有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精氣神提高了,個個眼睛炯炯有神。我想,這可能就是‘武德’的作用吧。”
在成都市花圃路小學,武術不僅是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更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載體。吳強表示:“在培養孩子勤奮、頑強的品德方面,武術課的作用要比單純的說教更管用。”
正是因為武術對青少年的體育、德育發展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很多武術特色學校即使面臨著諸多困難,也會堅持開設武術課。但從全國來看,武術的教育價值沒有得到發揮,武術在青少年群體中十分薄弱的發展現狀也更加令人擔憂。
武術已經走進了一些學校,但主要還是靠這些學校的自發實踐,而且屬于個別現象。如何把這些個案的經驗復制,讓個案變成普遍現象?需不需要從國家的高度來推行校園武術活動?體育和教育主管部門怎樣進行合作?諸多的問題依然有待解決。
但令人欣喜的是,畢竟有一些學校走在了前面,并發掘出武術對青少年成長所具有的積極價值,這也讓人們看到了武術全面走進校園的希望。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慈鑫)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