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華,江蘇金壇人,先鋒書店的老板。他雖為商人,卻仍不失文人本色,理想主義者追夢的情懷從來就沒有熄滅過。盡管圖書已經進入了薄利時代,但是他的感性與完美主義讓他依然堅持自己的社會人文理念。錢小華始終保持著對書純粹的愛,從而也奠定了先鋒書店獨具特色的人文關懷精神與詩人氣質,溫暖了無數讀者的心靈。 錢小華說,先鋒存在的意義不僅是賣書,更在于為讀者搭建一座可供開放、探討、分享的公共性平臺。希望讀者能把這里當作公共的圖書館,共同分享精神的盛宴。 Q: 您是如何定位先鋒書店的? A: 我覺得做書店是一種生命的情懷,跟個人的情趣和素養是很有關系的。我自己喜歡看書,尤其是人文方面的圖書。先鋒書店多年來堅持深耕閱讀,堅持“好書總在先鋒書店”的讀書理念,做人文、社科、藝術類最強的圖書。 我認為,書店能否走的長遠,不是因為它的產品,不是因為它的包裝,而是因為它的品牌價值,這是最根本的力量所在。好的書店,應當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應擔當起振興時代精神的重任。好的書店要跟世俗化的商業做頑強的抵抗,必須抵制住世俗化的誘惑,向著真理前進,這才是交給一個時代的完美的答卷。先鋒在這么多年來堅持在選書上一脈相承的理念,堅持走人文化的路線,不做教科書或者政治讀本,盡管這樣更賺錢。 |
Q: 請描述一下您理想中的書店? A: 先鋒書店是不是我理想中的書店?這個倒未必。先鋒書店開了這么多年,隨著時代的轉變而不斷改變。因為這是變化中的時代,你不去適應它,不去滿足顧客的需求,你就要成為一個落后者。 我在英國劍橋,看到有一個80多歲的老頭打理自己的音樂書店,他每天帶著金絲眼鏡,拿著放大鏡,在那里一絲不茍的修補書籍。這個場景讓我很感動。他滿頭白發,時不時的在整理他書架上的書,拿著放大鏡在那看書、修書。我希望等我年齡大了,也能像他一樣,坐在自己的古董書店里面,修補自己喜歡的書。 我覺得每本書都是有生命的,做一家書店也像做一個醫生一樣,是在拯救人的靈魂,也是在拯救一種生命。對于書,我懷有一種對生命的敬畏。
|
Q: 在電商和數字閱讀大行其道的今天,您認為實體書店的意義何在? A: 我覺得,書店的歷史可以反映城市的歷史。一座城市不僅要有節次鱗比的高樓,更重要的要有雕塑、歌劇院、教堂……,還有在昏暗角落當中,一個人在溫暖的燈光下看書的身影,這帶給一個城市生命的氣味。 書店應該是人心靈的港灣,如果一個城市沒有一家好的書店,那么這個城市是不及格的。書店體現了一個城市的高度,它是一個城市精神的象征,也是人們靈魂的庇護所。 政府在著力構建全民閱讀,這是從戰略眼光來看這個問題,政府應該把書店和閱讀看作為市民的一種公共權利,讓人們分享這個改革的紅利。政府重視老百姓對文化的需求,我覺得這是對文化開放的一種自信和包容,是有歷史價值的。喪失掉文化自尊的一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
Q: 先鋒書店也在面臨轉型,從單純販售式的傳統書店模式轉換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是無奈之舉,還是主動選擇?
這幾年來文創產品占到我們圖書銷售的50%,今年利潤可以達到60%。做文創產品實際上是帶給消費者更完美的一種體驗。我做文化創意產品,是做跟我書店相適應的文化創意產品,打個比方,我們做的絕大部分都是紙制品,明信片系列,牛皮本系列……這也是圍繞我的讀者群而給他們量身裁衣打造的一個產業鏈,希望帶給消費者紙質的回溫,重溫紙質的這種生命體驗。我是不賣文具的,而實際上文具對于一家書店來說恰恰是最好賣的。 做文創產品也是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以文創產品帶動更多人群的集聚。因為如果你只做傳統意義上的書店,人會越來越少,人們都到你書店來,掃一下自己喜歡的書,然后到網上去買書;但是如果我有了文創產品,我有了咖啡,我有活動和與讀者的互動,這樣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到先鋒來消費,到了你書店來總想買一點東西,給自己的親戚、朋友作為禮物。所以先鋒現在成為文藝青年的大本營,所有外地到南京來的人,是必到先鋒書店的。有人講,來南京不到先鋒書店,猶如沒有去過長城八達嶺。
|
Q: 民營書店普遍面臨生存困境,理想不一定能在現實中綻放,您的創業過程是否也曾陷入困境,請談談您創業過程印象最深的一次困境? A: 印象最深的應該算是2003年開張的夫子廟店的倒閉,這主要是當時對形勢的誤判和理想主義的膨脹造成的。夫子廟店長160米,寬12米,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人稱“中國最長的書店”。說實話我很懷念這家店,因為它傾注了我很大心血。
當初為什么想起開這樣一家書店呢,因為有一次我出差到上海,正好趕上上海地鐵貫通。在上海地鐵站里,我在地鐵旁不斷的走動,幻想哪天我能夠開這樣一家書店,像地鐵一樣,裝載著滿滿的書,不斷的在黎明的前夜駛發……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回到南京后我就馬上開始找地方了——像地鐵一樣狹長的適合開書店的地方。結果考察到夫子廟的一個地下商場很適合,正好趕上人家商店改造,我就把它談下來了,簽了5年。這個店的裝修我花了很大的代價,花了80多萬。 但是在開這個書店前,我并沒有充分的對這個地區的讀者市場進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實際上夫子廟店那邊人群不對,一是游客多,二是閑雜人員比較多,小商小販比較多,所以說不是一個讀書人的地方。我當時被沖昏了頭腦,盲目地膨脹、夸張,造成了這樣一個情況。 我記得夏天的時候,很多人坐在夫子廟店的地上吹空調乘涼,甚至還有很多人在店里面滑旱冰!那個時候,全國出版業的很多人都不認同我在那里開店。全國除了北京大學一家出版社給我供貨之外,其余出版社全部給我終止供貨。這就相當于一個書店的生命力和血緣斷掉了,想要活下去很難,所以我的壓力非常大。一年就虧損了幾百萬,因此我就跟商場方面商量,準備提前撤店。 我印象特別深,那天在和商場簽完撤出合同之后,我坐出租車從夫子廟到鼓樓,在車上我的情緒再也控制不住,一下子眼淚就流了下來,流成割不斷的閃光飄帶……當時我感覺就像突然到來的狂風暴雨一般,眼淚好像淹沒了整個南京城。正巧撤退那天南京也正好是在下暴風雨,我記得我打著傘,風吹過來的時候整個傘都翻了。我覺得可能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想困境也是上帝對我的一種饋贈吧。
|
Q: 請分享一下在經營書店過程中曾經感動您的人與事? A: 實際上在開書店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在我夫子廟店陷入絕境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姓荊的大哥。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他同妻子用麻袋裝了60萬人民幣親自送到書店,他們都是在我無助的情況下伸出了自己的雙手 。而且,當時我們之間還并沒有寫借條。 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2008年左右,我比較困難。當時五臺山店全面裝修,正好是夏天,隔壁小區有一位退休的李阿姨,晚上做好了綠豆湯給我們的員工送來。還有一次,她在沒有跟我講的情況下,把自己的積蓄3萬塊錢送到我們財務經理那去,她說這是送給我的,不用還。
|
Q: 請談談您的愛好,工作以外的時間您是怎么安排的?
2014年4月15日,安徽黟縣先鋒書店碧山書局開業。? 其實我是不愿意坐辦公室的人,我最喜歡的是跟顧客交流,因為我希望從顧客身上得到靈感和創造力。我覺得這是一個缺少創造力的時代,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走的更遠。 我最喜歡逛的就是書店。我到臺灣跑了100家書店,臺灣香港的書店我全部跑遍了,我到美國去,跑過43家書店,到英國跑過36家書店,都是最著名的書店,可能在中國看書店跑書店最多的我算其中第一。 我的生活很平凡,但是我對自己要求很高。我覺得我做事情最主要是不重復自己,我不重復做一件事情,所以說先鋒現在開的每一家門店都不一樣。我的興趣不在商業,我的興趣在人文,我試圖和這個社會共同構建一個生命的圖景,這是延續我生命的一個意義所在。
|
|
?來源:中國日報網?? 采寫/編輯:孫曉慧 鄧京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