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選擇鄰國中國和韓國作為他的初次出訪對象。新政權起步僅13天,卻要拿出5年來首次的“破冰行動”。日韓媒體在贊賞安倍“破冰”的勇氣的同時,也表達出了各自的期待與不安。日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贊揚安倍的這一行動,同時也提醒,“不要指望一次首腦會談就能完全修復長期惡化的相互關系”。
·日媒體期待安倍出訪有成果
9月底,日本媒體對安倍訪華能否成行還是一片焦慮和悲觀,多認為中日交涉難以在關鍵的靖國神社參拜問題上達成一致,安倍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最快也要等到在越南舉行的APEC會議。10月1日傍晚,形勢突變,日本共同社的網頁上首先登載消息說“安倍將于8日訪華,9日訪韓”。對這條消息,日本其他各大媒體隨即開始緊急確認。至2日下午,各媒體紛紛用并不大的篇幅報道了這條重大新聞。4日,中日同時宣布,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邀請,安倍將正式訪華。這幾天正值在野黨輪番在國會對安倍進行質詢,各黨黨首“對安倍的亞洲外交及歷史觀進行的抨擊”顯然因此失去了不少力度。
5日,《朝日新聞》發表題為《首相訪中韓,如何構筑信賴關系》的社論。文章對安倍以首相換屆為契機重新開始的行動“表示歡迎”,同時也對安倍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三國首腦應充分確認,日中韓對東亞的安定和繁榮擁有共同的利益和責任;第二,安倍要“明確表明”繼承歷代政權的歷史認識。社論認為,盡管安倍表示承認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村山談話”,也承認有關“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但在民眾看來,安倍的說辭是在“政府”之外,屬“首相個人”的見解,而這樣很難在日本與中韓之間“構筑信賴關系”,因此希望“首相能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同日,《讀賣新聞》引述美國白宮發言人的談話稱,“布什總統認為安倍首相訪問中韓充滿了勇氣”。文章認為,美國政府在別國首腦出訪前發表講話“實屬異例”,“這表明布什政府高度期盼日本能與中韓改善關系”。5日《讀賣新聞》的社論從亞洲外交的角度分析了安倍此次訪問的作用,認為“日本正與印度、澳大利亞、東盟諸國聯合展開戰略性的亞洲外交,如果置與中韓鄰國的矛盾于不顧,恐難以靈活應對”。對此次訪問成果,《讀賣新聞》也有自己的預期,“如果能重新構建日中、日韓外交的基礎,這次訪問就稱得上成功。不過,今后不應滿足于‘不問內容’的首腦會談。早日把靖國神社參拜問題從日中、日韓關系中脫離出去是一個重大課題,它消耗了過多能量和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同日發表的社論著眼點顯然在將來。題為《希望構筑面向未來的日中、日韓關系》的文章明確指出,此次訪問會成為安倍政權的“重大外交成果”。“歐美媒體稱安倍首相為‘民族主義者’,其中偶爾還伴隨著接近右翼的評價。政權剛起步一周便決定出訪中韓,應該能修正安倍被誤解的國際形象”。社論強調,“如果能減少近鄰諸國的誤解,首相在國內要實現的憲法修訂便能順利進行。防衛廳的升格、自衛隊參加國際行動的根據性法案的通過,也是如此”。
·日政界高度期待
日本的執政黨及在野黨都對這次改善與鄰國關系的外交表示了高度期待。4日,自民黨干事長中川秀直、聯合執政的公明黨黨首太田昭宏,都對安倍上臺后立即“重視亞洲外交”表示贊賞。此間媒體評論說,執政黨高調贊揚安倍的另一原因是,期待安倍的訪問能幫助自民黨在本月22日的眾議院補選中獲勝,因為這次選舉被視為明年夏季參議院選舉的民意風向標。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對安倍如此迅速地訪問中韓也表示贊賞。他認為,日中韓三國間緊密的經濟關系、人員往來,以及構建多國框架以應對朝鮮不斷升級的邊緣化戰術的重要性,都是推動改善日中、日韓關系的要因。但他同時也提醒說,“不要指望一次首腦會談就能完全修復長期惡化的相互關系”。
·面臨新的難題
對即將啟動的“破冰之旅”,也有人注意到了可能存在的障礙。朝鮮宣布將進行核試驗后,日媒體立即對安倍此行“追加”了改善關系之外的要求,《讀賣新聞》甚至認為,“這次訪問將考驗安倍的外交手腕”。《每日新聞》則發表文章,要求安倍在訪問中韓時加強聯合以阻止朝鮮。“本來這次訪問的禮節性拜訪色彩較濃,但朝鮮核試驗問題已成為重要議題,首相必須利用這次會談努力在此問題上達成一致”。《朝日新聞》6日報道稱,“安倍如何與中韓首腦協調,能在多大程度上就朝鮮核試驗問題達成一致,是此次訪問的焦點所在”。
事實上,安倍6日又有冒險之舉。他堅稱在東京審判中被判為甲級戰犯的人“不是戰犯”,他外祖父的情況“也是如此”。而就在前一天他剛剛承認,包括其外祖父在內的日本原領導層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6日日本主流媒體均評價認為,面臨訪問中韓,在一天之內,安倍的歷史觀又有了變化。
韓國一直認為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誠意不夠”,不想讓他的這次訪問“淪為”祝賀他就職的儀式。韓媒體甚至還引用來自日方的消息稱,聯合國秘書長第4輪預備投票中,“唯一給潘基文投棄權票的是日本”,盡管潘基文最終勝出,但韓方耿耿于懷,而這也將對會談產生一定影響。(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