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發表強硬講話表示要“自建歐聯網”,有輿論將此解讀為德國抗議美國監聽的“實質性表態”,其實這是德國意欲保護本國網絡安全,或贏得法國等支持確保歐洲數據安全的一個戰略構想。
近年來隨著網絡安全事件頻發,世界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構筑抵御外部信息入侵的堅固屏障。這其中既有技術層面的更新升級,更有從戰略高度的謀篇布局、頂層設計,比如設立網絡司令部等更高層級的互聯網協調管理機構。
在這方面,美國差不多又走在世界的前面。早在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表示要成立白宮網絡安全辦公室,其負責人將協調相關國家機構制定出美國的網絡安全政策,并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家經濟委員會匯報工作。一年之后,美軍網絡司令部正式成立并投入運作,并實行總統報告制,任何行動須得到總統的批準。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網絡戰”在世界打響。
不只美國,近年來就如何提高網絡安全應對能力,也成為俄羅斯的一項重要議題。2013年1月普京曾簽署總統令,責令俄聯邦安全局建立國家計算機信息安全機制用來監測、防范和消除計算機信息隱患,具體內容包括評估國家信息安全形勢、保障重要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對計算機安全事故進行鑒定、建立電腦攻擊資料庫等。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還宣布,俄國防部已于2013年3月前完成組建網絡司令部的研究,并將在此后一段時間內正式組建。
英國2009年出臺了首個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成立了網絡安全辦公室和網絡安全運行中心,旨在協調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統籌網絡安全工作,監測網絡空間安全。時任英國首相布朗在頒布該項戰略時,將網絡安全與歷史上英國的重要安全政策放在了同等位置上。
法國于2009年7月成立了國家級信息安全機構——國家信息系統安全辦公室,這是法國逐步加強信息系統保護能力的重要一步。該部門設立了24小時網絡防衛中心,加強對重要行政機關的網絡安全警戒,并對信息攻擊來源進行偵查,通過技術手段加強防范措施。一個名叫“蘭波”的安全電話網絡,確保法國4500個重要的公共機構和應急中心之間進行信息交流與保護。除此之外,該部門還向運營商、企業、個人提供專業的網絡安全咨詢和建議。
德國2011年2月出臺“德國網絡安全戰略”,以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相關機構。根據該戰略,德國設立網絡安全理事會,旨在進一步強化政府部門之間以及政府與經濟界之間的合作。同年4月,德國成立國家網絡防御中心,由德聯邦信息技術安全局領導,聯邦憲法保護局、聯邦民眾保護與災害救助局、聯邦刑事犯罪調查局、聯邦警察、聯邦情報局和聯邦國防軍共同參與,負責協調政府各部門間網絡安全合作,處理關于網絡攻擊的所有信息。
作為中國亞洲鄰國的印度,在這方面也有積極行動。2013年底,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在檢閱印度海軍學院學員列隊行進時表示,網絡司令部的成立工作已經處于最后階段。他還表示,印度政府以前就有處理網絡安全事務的機構。韓國國防部官員在2009年也曾透露,將成立“信息安全司令部”,以維護韓國的國家網絡安全。
據《日本時報》報道,日本防衛省將于2014年3月組建一支聯合網絡防御部隊,將目前防衛省分散的網絡安全小隊重組。這些小隊在通信指揮部隊領導下控制地面、空中和陸戰隊部隊。新的聯合指揮部隊預算為1.419億美元,將為日本自衛隊提供一體的24小時網絡安全監控、檢查、分析、防御、清理、訓練職能。
由此看來,加強頂層設計,設立高級別的互聯網協調管理機構,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確保網絡空間安全的基本共識,有些在實際操作層面已得到落實。
就我國來看,當前網絡和信息安全由于已超越專業技術層面,牽涉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也成為我國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互聯網使用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也應有所警覺和警醒,加快國家互聯網戰略布局,以確保我國網絡安全,并在未來的國際博弈中贏得主動權。
美國“斯諾登事件”已過去大半年時間,然而給全球互聯網帶來的震撼仍未停息。就在前幾天,德國總理默克爾還發表強硬講話表示“我們要有自己的通訊網”,這被稱為德國抗議美國監聽的“首次實質性表態”。
“斯諾登事件”之所以令全球輿論惶恐和嘩然,不僅在于普通公民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遭泄露,更在于網絡空間風險給一個國家利益安全帶來實質性挑戰。“斯諾登事件”之后,世界各國也紛紛陷入由此引發的思考之中,一些國家還競相掀起新一輪網絡安全“保衛戰”,切實加強本國網絡空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