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確定的就是‘中國經濟奇跡’是否可持續。在中國連續三十年經濟增長超過10%以后,最近一個季度的增長率降至7.8%”,《阿貝賽報》寫道,“中國總理李克強最近公開表示,中國至少需要達到年增長率7.2%以上,才能保證每年創造一千萬個工作機會,并保持社會穩定。”
《加泰羅尼亞報》報道稱,中國領導人們明白,中國經濟正處于關鍵路口,將經濟轉向以市場為主的發展模式刻不容緩。
《加泰羅尼亞報》評論稱,使4億中國人脫貧并連續三十年呈現兩位數增長的中國經濟模式出現了衰竭的跡象。但這一模式使中國在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的宏觀條件下仍然取得了將近8%的增長,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其做出改變顯得有點冒險,但中國自有其操作規律。中國希望將其以廉價制造業、出口和公共投資為基礎的經濟模式,轉變為以內需為基礎的更成熟、更理性的模式。
國有企業改革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也是西班牙媒體矚目的焦點之一。《國家報》評論稱,雖然國有企業改革將是這次會議上最重要的話題之一,但專家們認為,雖然有可能對國家壟斷中某些強有力的利益集團做出一些大膽的決定,但中國政府還沒有做好深入改革的準備,而且這些行業的私有化也不會被提上日程。
《加泰羅尼亞報》報道稱,目前中國有約十萬家國有企業,且由于其在市場中占據的優勢地位,它的總量占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半。該報評論稱,想要終結國有企業的特權并非易事。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很多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也形成了一個能產生重大影響、意見舉足輕重的集團;它們產生巨額財政收入,并向一些市場忽略的無利潤領域投入資金。“一些國有企業管理得相當好,另一些則不怎么樣,不能一概而論。總的來說,有必要改善國有企業運營,并創造一個更加充分競爭的環境,使它們在更加平等的條件下跟私營企業開展競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John Quelch在接受該報郵件采訪時表示。
其他改革
在其他方面,西媒關注的重點主要有金融改革和社會改革。《國家報》文章稱,在除了經濟體制和國有企業以外的其他領域,我們能夠期待更多的具體政策,比如金融、財政、土地、國家管理、能源價格和社會保障,以及目前在面對國際競爭時受保護的一些行業。
文章寫道:“在所有可預見的變化中,重要的一項是銀行利率的自由化,市場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將促進私人經濟參與該領域。地方政府財政體制的轉型似乎會慢一些,其改革目的是為了改善其負債狀況,并減少對征用和出售土地的獲利模式的依賴。”
“在社會領域,熱點問題之一是城市化進程。政府希望經濟減少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并更多地轉向對國內服務和消費的需求。這就意味著需要推動國家的城市化,將幾億的農村人口轉向城市,并修改現行的戶口制度。可以預期出臺逐步放松這一控制的措施。該會議也有可能推動改革,使有朝一日農民們在離開農村時可以出售他們的土地。”
《國家報》在報道中還援引了專家的評論。“三中全會不太可能在減少國有企業的弊端或特權方面出臺可執行的方案,最多是增加地方政府財政透明度和促進更多私人資金進入國有企業的措施。”馬德里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亞太研究員馬里奧(Mario Esteban)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更可行的似乎是在農村建立一個新的土地所有權制度,這將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并提高住宅供應水平。而可以期待更具體的進步,則是在那些爭議較小的問題上,比如人民幣利率的逐步放開,社會開支的增加,獨生子女政策的放松以及戶籍登記制度的放松。”
《阿貝賽報》表示,在國有企業,如石油和電力行業,作為戰略性行業似乎地位還十分穩固時,改革最近在眼前的則是銀行業和服務業。七月份,中國放開了對銀行利率的控制,這些銀行一般來說很少放出私人貸款,而更多的是為國有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九月份,上海設立了自由貿易區,作為未來改革的試驗田,在該區域內,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利率由市場決定,且人民幣可以跨境使用。
(來源:中國網 編輯:劉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