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英國為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舉行了高規格的葬禮,還給予這位前領導人以軍人般的榮譽——由英國皇家乘騎炮兵隊列護送她的靈柩至圣保羅大教堂。撒切爾夫人之所以贏得這樣的“待遇”,與她在31年前馬島戰爭中的建樹有關。就讓我們重拾馬島戰爭的一些歷史片斷,重溫“鐵娘子”的戰略膽識和決斷力。
英阿為主權相爭互不妥協
馬島不僅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還擁有豐富的資源,島上有鋁、銀、鐵、鉛、泥煤等礦產資源,群島附近海域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隨著20世紀70年代馬島周圍海域可能儲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的調查公布于眾,英阿雙方對馬島的爭奪變得更趨白熱化。1978年,英阿圍繞馬島主權的談判無果而終。1981年,英國議會要求“凍結”馬島問題談判。這一策略的改變,致使阿方對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失去信心”,于是,開始籌劃以“武力奪島”。
阿軍人總統“搶得”先機,英戰略利益受危及
1981年,阿根廷的年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600%的高位,失業人員也接近了30%,外債則高達340億美元,政府面臨著國內經濟與社會的激烈動蕩,需要通過一場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和凝聚民心。
在此“危機時刻”,軍人出身的加爾鐵里將軍接掌了阿總統大位。他認為,不結盟國家會議和美洲國家會議曾多次通過支持阿根廷收回馬島主權的決議,若此時武力收復馬島,將不會招致國際社會的過度反應。而且,當時英國的立場“正在逐漸緩和”,并采取了“壓縮海軍建設”和“減少馬島防務力量”的舉動,即使出兵也會“力不從心”。于是,這位阿最高統帥作出了“武力奪占馬島”的戰略決策,并于1982年3月18日,派人登上南喬治亞島后插上阿根廷國旗。此舉雖引起了英方的強烈抗議,卻更加堅定了他奪占馬島的決心。他讓軍隊迅速完成了奪島部署,并于3月28日開始,以近4000人的三軍聯合力量發起了馬島爭奪戰。4月2日和3日,阿軍先后登上馬島的兩個主要島嶼。堅守馬島的幾百名英軍面對阿軍的突襲,僅進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便告投降。
英國對阿根廷的舉動幾乎毫無準備,英情報委員會拉美組在3月30日仍向政府報稱“侵略行動不會馬上到來”。此前,英國剛將位于馬島附近的“忍耐”號巡洋艦撤回本土,這讓英國在馬島風云突變時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
馬島被意外奪占的消息傳回英國本土后,英國社會各界反應激烈: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立即中斷了正常節目,反復播送馬島被阿軍占領的消息;《每日郵報》則在頭版刊發了言辭激烈的評論,題頭就是十分醒目的“恥辱”一詞;許多民眾則聚集到議會及唐寧街10號門前舉行抗議活動。
在英國人看來,阿根廷對馬島的軍事奪占,既是對英國權威的極大冒犯,更是對英國戰略利益的侵害,實在是“不可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