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巴以兩國領導人幾乎同期訪問同一個國家,在國際外交史上實屬罕見。中方同巴以兩國雙邊關系牢固,為推動巴以和談贏得了較大的回旋空間。但巴以之間的矛盾盤根錯節,破解難度非常大,不大可能因為中方勸和促談而一蹴而就。
■日程安排
“前后腳”來訪偶然中有必然
鑒于巴以關系現狀,阿巴斯和內塔尼亞胡此次同期訪華,不少人把目光集中在中方如何推動巴以恢復和談方面。
據長期在巴以兩國間斡旋的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透露,此次中方邀請巴以兩國領導人來訪,將與雙方就巴以和談進行溝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安惠侯說,巴以兩國領導人“前后腳”訪華,在中國外交史上絕無僅有。“兩位領導人來訪,既體現了中巴、中以良好的雙邊關系,又表明他們對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中所發揮作用的高度重視。”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認為,雖然此次巴以兩國領導人幾乎同期來訪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中方在中東問題上的外交努力卻從未停止過,可以說兩位領導人此訪,“偶然中也存在必然”。
■和談前景
勸和促談不大可能一蹴而就
從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署至今,巴以問題又已延宕20年時間。由于分歧巨大,雙方不僅未能簽署永久和平協議,就連重啟和談也面臨重重困難。
剛剛訪問過巴以兩國的吳思科說,他感到巴以雙方都有進行和談的意愿,但在重返和談的條件上有差距。5月初,巴勒斯坦方面表示,贊同阿拉伯國家聯盟提出的新倡議,即在巴以雙方互相交換少量土地的情況下承認1967年邊界基礎上的兩國方案。李紹先認為,阿盟新倡議與以往的立場相比有所松動,為恢復和談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李紹先認為,過去這些年尤其是2000年以來,巴以和談基本陷于停滯狀態,未來重啟和談必須具備兩方面條件:一是巴以雙方都必須堅定推進和平進程,將之視為唯一出路;二是國際社會要不遺余力地從外部推動。
“有利的一面是,國際社會已充分認識到推動巴以和談的重要性,都明白如果沒有巴以和談,中東動蕩就不可能結束。”李紹先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華黎明認為,巴以之間的矛盾盤根錯節,破解難度非常大,不大可能因為中方勸和促談而一蹴而就,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所持的積極態度,對解決巴以沖突、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