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安全生產到安全發展(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安全發展,不該有遺忘的角落
構建和諧社會涉及方方面面,推進安全發展,也不能漏掉一個角落。
保安全,重點行業領域是關鍵。
據統計分析,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是導致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重要原因。對此,我國已經連續4年在全國所有行業集中開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簡稱“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精心組織,重拳出擊。在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國因非法違法行為造成的較大以上事故比例逐年下降,已由最高時的70%,下降到目前的42%。
瓦斯,是威脅我國煤礦安全的“頭號殺手”。2005年2月,國務院專門成立由財政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等10多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煤礦瓦斯防治部際協調領導小組,每年召開一次小組會議,統籌協調解決煤礦瓦斯防治的重大問題。
小煤礦眾多、礦權分散曾是制約我國煤礦安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2008年我國開始實施小煤礦整頓關閉計劃,目前已經關閉小煤礦一萬多家,我國煤礦總數已經由兩萬多個下降到一萬以內。通過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全國涌現出一批現代化億噸煤炭生產基地,不僅安全趕超發達國家,而且全員工效也比肩世界先進水平。
從2005年開始的煤礦瓦斯治理和小煤礦整頓關閉攻堅戰,初步改變了煤礦安全生產落后的面貌。
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占我們國家事故總量的82.5%,加強對道路交通的安全監管,是降低事故總量、維護人民群眾出行安全的重要舉措。今年7月國務院專門下發《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對客運車市場管理、規范客車駕駛員行為、車輛和駕駛員準入條件等各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明確規定要實行長途客運司機強制性休息的制度,對行駛超過1000公里以上的且跨省的長途客車要限制線路,尤其限制夜間行駛的線路。
其他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也在加強。“十一五”期間,通過開展安全專項整治,金屬、非金屬礦產,包括鐵礦、金礦、磷礦、石膏礦等非煤礦山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了45%、47%;我國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監管聯控機制及監控體系初步建立;53%的化工企業完成了搬遷任務;一批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煙花爆竹生產廠點被依法關閉和淘汰;民爆器材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步伐加快,生產自動化水平和安全技術防范水平顯著提高;特種設備分類監管、重點監控和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已經實行。
今年,國家又啟動了非煤礦山整頓關閉攻堅計劃,將借鑒煤礦安全治理經驗對非法、違法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非煤小礦山進行整頓關閉。
事前預防、事后救援。十年間,我國安全生產應急處置能力有了較大提升。7個國家級、14個區域級的礦山安全應急救援基地和救援隊伍正在加快建設。依托中央企業及區域大型企業的救援資源優勢,各專業救援隊伍及基地也正在積極建設之中。國家、省、市三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體系初步建立,部分省市的安全應急管理機構已經延伸到縣鄉政府,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應急救援體系。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與其他相關部門建立的應急聯動機制,實現了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進一步提升了應急處置的快速響應能力。
在地震中,在特大冰雪災害中,在各類突發事件現場,礦山救援隊員的身影越來越多。十年來,我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及其指揮系統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各種重特大、復雜事故的應急救援任務。
對導致人員傷亡的突發事件重點治理,對危害職工健康的“慢性殺手”也不留情。職業防治已被正式納入安全監管范疇,針對新時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十年間,我國修訂了《職業病防治法》、制定了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條例等多項配套法規政策,出臺了新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
如果說“安全生產”還只局限于生產領域,那“安全發展”的范疇就延伸到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2004年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青年公園社區向世界衛生組織申報“國際安全社區”開始,這種以“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預防所有類別的傷害”為目標的“安全社區”就開始在中國落地發芽。如今全國已有700多個區、街道、農村鄉鎮、大型企業等開展了“安全社區”創建活動,覆蓋人口5000多萬。全國安全社區建設正以北京、上海等9城市為重點,逐步向周邊地區輻射,呈現出由沿海地區和省會重點城市,向內地、中西部地區發展的趨勢。目前,全國已建成“全國安全社區”124個、“國際安全社區”23個。安全社區已經逐漸成為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和平安社會的重要組織細胞。
“本質安全型城市”的概念也開始在全國流行。在山西省長治市,這種脫胎于煤礦企業的管理標準,被推廣到城市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力求杜絕可能造成傷害的安全隱患。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明確強調,安全發展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我們看到,一張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護衛和諧社會的“安全天網”正在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