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012年年度會議10月9日在日本東京拉開序幕。各成員國的財長、央行行長、金融機構高層和專家學者等約2萬人將參加此次為期6天的會議。在全球面臨著歐債危機、新興市場經濟放緩等問題,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此次年會有望成為為實現可持續增長搭建的國際合作平臺。此外,推進早在2010年就已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計劃也是此次年會的另一大焦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天發布了最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進一步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顯示出該機構對全球經濟前景走勢趨于悲觀。其中,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3%,2013年為3.6%,分別比7月時的預測值下調了0.2%和0.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報告中強調,上述預測基于兩大前提,一是歐洲政策制定者能夠控制住歐元區危機,二是美國政策制定者能采取行動解決“財政懸崖”問題。如果任何一項前提未能實現,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都會進一步顯著惡化。全球經濟復蘇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嚴重壓制了增速預測結果”。
該報告指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預測也較7月份調低0.3%,下調至5.3%,而這些經濟體去年的增速為6.2%。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主要新興市場的增長均將放緩。報告強調,中國經濟雖然在2012年一度出現減速,但從2013年開始,又會逐漸返回到8%以上的增長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8%,2013年將重返8.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顧問布蘭查德在談到中國經濟時稱,中國政府采取了諸如下調儲蓄利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為實現經濟的軟著陸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在未來存在特別不明朗因素的情況下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下調是較為合理的。劉利剛認為,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前景并不悲觀,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仍然可以維持7%至8%的增長速度,強勁的中國經濟對亞洲國家具有正面作用。同時,整個亞洲區域內各國政府政策調整的余地很多,很多央行都有余地通過降息等手段來刺激經濟,財政政策的空間也很大,最重要的是區域間的合作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東盟自貿區成果顯著,表明中國經濟對東盟的推動很大,中國經濟的增長將使東盟國家受益。
劉利剛表示,經過幾年的政策調整,世界經濟確實處在一個門檻上。總體來看,他表示,對世界經濟的信心比以前更強,影響經濟復蘇的主要負面效應在逐漸減少,像今年年初對歐元區解體的憂慮已不復存在,同時利好數據出現,最近全球股票市場上升很快,表明投資者的信心在逐漸回升,明年經濟增長會變強勁的預期在增加,因此不必對世界經濟前景過于悲觀。
(來源:人民網 編輯: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