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在第三屆“北京-東京”論壇
全體大會上發表致辭。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北京時間8月29日上午,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北京-東京”論壇進入第二天。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及亞洲未來。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在全體大會上發表致辭,以下是全文:
感謝主持人的邀請。尊敬的趙啟正先生,小林陽太郎先生,各位朋友,早上好!
我們共同參與的第三屆“北京-東京”論壇這兩天順利舉行,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與會,謹對雙方出席者表示敬意,特別對雙方主辦單位日本言論NPO、中國日報社、北京大學表示祝賀和感謝!
“北京-東京”論壇三年來積累下成功的經驗,我認為這就是把遠大的目標和務實的努力結合起來。所謂遠大的目標,就是致力于中日關系的良好互動,以十年為期,走出困境,進入平等互信、互利合作的美好前景。所謂務實的努力,就是認真地調查我們所面對的現狀,承認矛盾和差異,采取務實的討論,對充滿挑戰的現實施加積極的影響。
兩年以前,我們是在艱難中起步的。2005年中日關系陷入低谷,當時傳來的各種消息都讓我們無法表示樂觀。但雙方的有識之士卻利用創辦這個論壇的機會,對改善關系盡到了努力。相互表達的善意,讓我們看到了中日關系改善的希望。
一年以前,我們是在期待中轉圜的。2006年8月中日關系面臨新的機遇,即將接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先生參加我們論壇的會議,預示著中日關系即將實現轉圜,以后就有了他10月份訪華的破冰之旅和今年5月份溫家寶總理訪日的融冰之旅。雙方人士在第二次論壇會議上發表的很多真知灼見,都對轉圜的進程發揮了積極的影響,有些設想現在已經開始實現,這使我們感到欣慰。
現在,我們應該繼續在進取中堅守。最新的調查結果表明,中日民間對于兩國關系發展的各種認識和情緒開始向積極的方向轉變。調查結果是這樣的:日方的知名人士對于中日關系的評價有很大的提高,但一般的民眾的觀點改善還不是太明顯;中方在學生和市民當中都有較大的改善。但兩國政治關系轉圜還剛剛開始,要對民間產生深刻影響還需要時間。因此我們還不能盲目樂觀,要繼續做好務實的工作,以推動我們遠大目標的實現。我們高度評價安倍首相在這次論壇上向我們發來的寄語,他強調友好合作要不斷的積累,我想這也就是我剛才說的在進取中堅守的含義。
我覺得我們這個“北京-東京”論壇仍處在起步的階段,雙方有識之士應該本著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精神繼續開展有益的交流,共把這個論壇推向前進,走向影響巨大的精彩。
作為一個為期十年的論壇活動(也許十年以后它還會存在,還會發展,但是當我們現在規劃這十年努力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三年開拓,三年打開局面是正常的。在艱難中起步,在期待中轉圜,在進取中堅守,積三年之力,“北京-東京”論壇將進入穩步發展的第二個三年。我預期到第三個三年期開始的時候,也就是第七次會議的時候,我們這個論壇將進入這些首創者滿意的、收獲的階段。
為了確保論壇會議的成功,并且逐步實現十年的宏大遠景,我認為還有一條重要的經驗值得注意,那就是我們要把坦誠的討論與互信的精神結合起來。現在影響中日關系的各種歷史的、現實的問題很多,在我們的討論中要坦誠直言,不回避矛盾,必要時展開熱烈的爭論,這樣就有希望找到解決的途徑。但是雙方的出發點是為了求得中日兩國關系的繼續改善,求得中日兩國人民的持續友好合作,并且共同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做出貢獻。雙方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本立場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國家關系走向良性互動的一個出發點。在我參加的關于“亞洲安全保障和中日關系”小組的討論中,雙方發言涉及了一些敏感的問題,在觀點上是有交鋒的,矛盾和對立都顯得很尖銳,但是態度是坦誠的,而且是平和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性的分歧被提出來,兩國政府之間已經要表示建立戰略互惠的關系,可是當涉及到一些具體的領域的時候,往往還是把對方看成是戰略的對手,缺乏基本的互信。
我想,戰略互惠關系的建立是需要時間的,這本身就是一個消除分歧,解決矛盾,發展信任,建立合作的過程。我們既不能夠過分著急,也不要消極等待,要通過持續的溝通來逐步地解決。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在有識之士當中,在兩國的精英階層建立起互信。
宮本雄二大使在昨天大會的發言中講了一個很好的意見,他說日本現在還沒有做好和一個強大起來的中國打交道的思想準備,但是中國還不認為自己已經強大起來了。他說中國應該怎樣和日本進行交往,似乎這方面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我覺得這個意見是有道理的。現在在亞洲的東部,就是世界的東方,出現了兩個國家并立的局面,就是中國和日本,當然日本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了,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了。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正在強大起來的中國和已經強大起來的日本正處于一個并立的狀態,這在世界歷史上是沒有前例的。如果兩強對抗互不相讓,針鋒相對,處處的交鋒,當然就會讓亞洲和世界感到擔憂,就沒有什么安全與繁榮可言了。如果兩強攜手、互利共贏,維護發展,那么亞洲的進步就會出現順暢的局面,將為世界的和平做出巨大的貢獻。所以我希望在兩強并立的前提下處理好外交的關系。
中國在外交上采取的是低姿態,有一種比較形象的說法就是韜光養晦,有人說這是一種權宜之計了,低姿態是沒問題的,中國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王道和霸道的對立,中國希望不要搞霸道,應該是王道,這是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發表演講專門說過的事情。遵照這樣的精神,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從不主動招惹矛盾,我們看看現在世界上各種熱點問題的出現,沒有哪一件是由中國挑起的。圍繞著中國的發展,經常有所謂“中國威脅論”的風潮出現,絕大多數也是西方一些媒體進行炒作。中國是這種炒作的受害者。說老實話中國并不愿意在這類問題上受到關注。
我本人對中國外交進行了多年的觀察,我認為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的立場是堅定的,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的愿望也是真誠的。如果說有些時候對一些問題抓不住機會,對一些重要的外交問題發言不夠主動,不夠積極,造成某種消極和無所作為的印象這是可能的。但是我們絕沒有傷害其他國家的意圖和言行。我們也不會故意怠慢朋友的熱情。我們對朋友的態度是真誠的,我們愿意聽取善意的批評以改進自己的工作。我們對于各種批評的意見是能夠容忍的。而且即使這些批評當中含有一些偏見,我們也愿意更多的讓事實去講話,讓事實做出公正的判斷。
我們在和日本朋友進行交流的時候,本著這樣一種態度,本著這樣一種愿望,我在這里就想這樣說,希望日本方面注意中國一再向世界宣布的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現自己民族復興的設想。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追求和平,追求互利共贏,中國的發展決不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威脅和損害。中國現在的GDP總量占世界的5%,但是中國經濟增長對于世界的貢獻遠遠大于這個比例。中國抓緊機遇實現自身的發展,這不僅是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且也是盡到了對世界進步的責任。
如果日本朋友了解到中國的這些基本立場,在我們討論一些具體問題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取得共識。當然,中國方面也希望了解日本的基本立場,并且給予積極的認同。比如說日本在戰后選擇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對日本經濟的成長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日本民族有許多的長處值得別國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學習等等。
我們作為中日友好事業的熱心人,對于日本的情況比較熟悉的研究者歷來都是承認,都是希望學習日本的這種長處。如果我們雙方都采取互信的精神來認識問題,我們之間坦誠的討論就不但不會帶來成見和隱患,反而會有利于友好合作感情的增進,有利于兩國關系不斷的發展和進步。
我作為三次論壇會議的參加者,對中日雙方在論壇中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各位朋友表示親切的問候。中國方面把建立世代友好的中日關系看成是最重要的外交課題之一,我們中方的人士都為能夠參與這個外交課題而感到榮幸。愿與日方的朋友們共同協作,走向我們所預期的成功。
謝謝大家!
(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