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采訪日本前首相中曾根
白巖松采訪安齋教授
短片二:
字幕 靖國神社
[同期] 白巖松:對于我,和來到這里的中國人來說,靖國神社一共有兩個,一是穿過大門,由正殿、游就館、園林構成的實體靖國神社,但是對于中國人和其他亞洲人來說,精神的靖國神社讓人格外敏感,也被學者稱為靖國史觀。
現場:年輕人參拜
圖片組:游就館內(甲級戰犯…地圖…軍刀…)
紀錄片:為了那些魂消戰場的戰友,日本假如仍在迷路,那就要聲明大東亞戰爭就是日本人的自衛戰爭,而且還要聲明假如到現在還認為日本從事了侵略戰爭,還說日本軍做了壞事,那只能說是被虛偽的歷史所操縱,是對日本的名譽和驕傲以及尊嚴的犯罪。
解說:紀錄片《我們不能忘記》,由靖國神社監制,每天在神社內的游就館循環播放,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述著自己眼中的歷史。
[同期]白巖松:出來了,可能是心情的原因,不想在里面待的時間太長,你要問我什么心情,我覺得生氣和憤怒這樣的字眼不準確,或許用荒唐比較準確,面對歷史如果有一定差距還有辯論的可能,但是如果差距太大,甚至變成黑白之間的問題的時候,可能你的感受就變成了荒唐。
解說:在游就館中,日本的侵略戰爭被說成是自衛戰爭。
[同期]京都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館長安齋育郎:我最大的遺憾是,日本沒有一個國家級的客觀看待戰爭的博物館。靖國神社每年參觀人數超過600萬,但是參觀的人們不能從客觀角度看待戰爭,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解說:安齋教授是這座位于大學校園內的和平博物館的館長,這個博物館在向人們講述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歷史,這里醒目地展示著南京大屠殺、細菌戰、虐囚、強擄慰安婦等歷史照片,并用日語、英語、漢語和韓語四種國際語言說明。
[同期]京都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館長安齋育郎:游就館是一個軍事展示博物館,它的立場和看法和我們完全不同。我們是民間展覽館,它從軍事角度,我們從客觀角度,從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的角度來展覽。
解說:這座大學內的和平博物館開館12年,有超過三千多所日本大中小學學生參觀,累計有50多萬人次,但是,與靖國神社每年600萬的參觀量相比,這的確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據!
[同期]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沈仁安:對一個問題有不一樣的看法這是正常的,這是自然的,關鍵是要有一個主流的看法,而目前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主流看法就是靖國史觀。
解說:與大量的日本民眾參觀靖國神社相比,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則進一步將靖國史觀升級為一種國家態度,從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參拜靖國神社開始,這個問題就一直是中日和韓日之間最敏感的神經。
[同期]白巖松:很多人知道您在1985年的時候也去參拜過靖國神社,您當時為什么要去,而更讓人好奇的是為什么您只去了這一次,后來就再也不去了?
[同期]中曾根:我本人也參加過戰爭,體驗過戰爭,并且我的弟弟是在戰爭中死掉的。所以說,靖國神社戰前是一個國家的機構,戰后它才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宗教團體,宗教的一個組織。這個里面是有很多很多的戰爭的時候犧牲的一些我們叫做英靈的靈魂,但是到1985年為止,日本政府、國家還沒有一個人作為一個國家去安慰這些靈魂,對他們表示感謝,并且讓他們安息。這種行為還是從來沒有過的,我在當時當了總理大臣以后,我就認為應該作為一個總理大臣的名義,以公示的名義去安慰這些戰爭當中犧牲的人們的一些靈魂,所以我就去了。但是去了以后,引起了周邊各國的很多的反映,也引起了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