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央視惟一的涉臺時事新聞評論欄目,《海峽兩岸》在海外擁有很多觀眾(電視截圖)。
臺當局為挽救形象,擴大國際影響,不惜出重金打造國際頻道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天、東森、TVBS、三立、八大、衛視……在約3.6萬平方公里的臺灣島上,大大小小的電視臺就有百來家,以至于島內有“臺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電視臺”的說法。不過臺當局卻不這么認為,“新聞局長”謝志偉8月8日宣布,將大手筆組建“臺灣國際頻道”,為臺灣發聲。
重金打造雙語頻道
謝志偉表示,臺當局準備拿出二十余億元新臺幣成立所謂“國際頻道”,分英語和“華語”兩個頻道,預計用八個月到一年籌設,明年正式成立。
頻道名稱雖然未定,但臺當局已規劃主要報道范圍,將主要包括臺灣發生的事件、大陸與臺灣有關的事件,以及亞洲事件。頻道一天約有五六個小時的新聞時段,其他再輔以文化類節目。至于頻道傳送方式,謝志偉說,最初期甚至可以使用網絡郵件的方式、與其他國際媒體合作,或是以衛星傳送方式。
欲與央視一較高下
謝志偉宣稱,當局成立國際頻道不是要和英國BBC、美國CNN、日本NHK競爭,他將矛頭指向中國中央電視臺面向海外的頻道,妄稱他們“實際作為是包抄臺灣,將推廣中國形象、政治論述,應用得淋漓盡致”。相比之下,謝志偉抱怨“(臺灣)對重大事件的看法和解釋權,常處于被動地位,國際雖需要有關臺灣情勢的第一手資料,但管道卻很窄,新聞局因此認為臺灣應主動出擊,將文化、經濟、政治各面向形象推銷出去”。
中央電視臺節目在海外受到越來越多關注這是不爭的事實。以央視涉臺時事新聞評論欄目《海峽兩岸》為例,這個以“跟蹤海峽熱點,反映兩岸民意”為宗旨的節目每天都準時在CCTV-4播出,不僅大陸人能看到,在美洲、歐洲等地的華人通過衛星轉播也能看到。連《海峽兩岸》主持人李峰自己都曾承認“《海峽兩岸》節目在海外的影響似乎比在國內的影響要大一些”。一位在美國西雅圖的觀眾李京每天必看《海峽兩岸》,他認為,“節目采用衛星連線請臺灣的專家和時事評論員進行評論的形式,點評精彩,很有吸引力。”
類似《海峽兩岸》這樣的節目在海外受歡迎,臺當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建立國際頻道的想法也就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