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伊拉克戰爭爆發4周年之際,海灣正醞釀著另一場危機: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外交口水戰不斷升級,而且雙方劍拔弩張,以至于輿論擔心:美伊真的要走向戰爭?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伊朗又斗膽出招,扣留15名英軍水兵,頓時,戰爭的陰云更加濃重,人們擔心局勢失控,火球隨時從陰云中滾涌而下。
3月23日,一艘英國巡邏艇在兩伊界河阿拉伯河河口水域進行例行巡邏并攔截和搜查一艘伊朗船只時,反被伊朗海軍攔截,參與執勤的15名水兵被扣留。伊方稱,英軍士兵侵入伊朗水域,并威脅將依照國際法對他們進行審判。英方則稱,英軍士兵作為聯軍組成部分是在執行安理會決議賦予的使命,且英軍士兵是在伊拉克水域1.7海里處被抓,不存在“入侵”問題。
隨后,伊英關系日益緊張:英國宣布凍結與伊朗的商業關系;英軍包圍伊朗駐伊拉克領館;伊朗民眾則沖擊英國駐伊朗使館;伊朗三次將被扣英軍士兵在電視上示眾。耐人尋味的是,事件發生后,美國在海灣舉行規模空前的軍事演習;俄羅斯、以色列媒體再次放出美國將襲擊伊朗的氣球;美國政府在保持近十天的沉默后由總統布什親自表態,要求伊朗釋放英國水兵……
按照常理,國際間對于越境事件都低調處理,即使英國水兵確實進入伊朗水域,搜查伊朗船只,慣例性的反應是:伊朗進行外交交涉,或者強烈抗議。如果不客氣的話,當時將英軍船只趕出領水,即使扣留人員,也大致是在宣布其罪名后將其驅逐出境。事實上,伊朗采取的不是一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姿態,相反,高調出擊,大做文章,用意十分值得玩味。
作為駐伊拉克聯軍的組成部分,英軍負責伊拉克南部及海灣水域的安全,例行巡邏和檢查一直存在,只是沒有人過于計較英軍在阿拉伯河口是否進入了伊朗水域。此次要么是英軍肇事,要么是伊朗較真,但是,在美軍重兵壓境的大背景下,伊朗的連環反應和持續強硬的立場顯示,它不打算息事寧人,回避鋒芒,而是以硬碰硬。這是一次典型的心理戰,表面沖著英國,實則劍指美國。
英國一直是美國的鐵桿盟友,無論是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它都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伊朗對英國不客氣,其實就是對美國不客氣。但是,英國畢竟不是美國,抓幾個英國軍人,至少不會在美國公眾和輿論層面引起劇烈反響,這無疑回避了與美國的直接攤牌,留下緩沖余地,同時,又向國人顯示不甘屈服,以迎合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和由來已久的針對美英的惡感,起到凝聚士氣和倚重民意的作用。
從更深層面分析,這是伊朗政府對美國軍事、外交和經濟高壓的一次示威,甚至是對安理會最新制裁決議的間接回應。伊朗顯然周密考慮了這一事件的后續反應和相應對策,在可控范圍內逐步出招,環環相扣。其傳達的明確信號是:為了維護本國擁有核能力的權利,不惜一戰,不惜以卵擊石。
伊朗走出這步險棋,顯然基于幾種考慮:這是伊英之間的外交事件,與美國無關,美國得不到立刻開戰的借口。其次,此事并非無解,它在等待第三方進行外交斡旋,只要得到某種回報和臺階,危機就會畫個句號。第三,它認定美國不敢也無力發動另一場大規模的地區戰爭,陷入第二個海灣泥潭,如果化解伊美危機,必須坐下來談判,滿足自己的某些要求。
一句話,伊朗把水兵事件定位為心理戰,既表明強硬立場和實現利益訴求,也探測美國的底限,坐等美國出招,看看美國還有什么牌可以打。或許正因為如此,看破了伊朗用意的美國遲遲不肯表態。雖然布什稱伊朗扣人行為“不可原諒”,敦促其釋放英國水兵,但這不過是眾多國際表態中的一句外交辭令。國際外交人士透露:避免局勢繼續升級而不是尋機開戰,才是美國目前的真實想法。無論如何,海灣局勢不容樂觀,雖然擦槍走火的事不會輕易發生,但是,如果美伊雙方僵持不下,前景就很難預料。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馬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