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水兵事件”至今仍未有明朗結果。
據報道,3月23日,有15名英國士兵在波斯灣被伊朗方面扣留。次日,伊朗外交部譴責英國軍人“侵入”伊朗水域是“可疑行為”。
其后,英國的態度經歷了一個明顯變化,由開始的強硬改口稱“遺憾”,不過依然未稱“道歉”。伊朗依然堅持英國應該道歉。這不由得讓人想起2004年擁有圓滿結局的“扣押事件”,2004年,英國8名海軍人員曾因相同的原因,在同一水域被伊朗扣留,最后以英軍士兵做出公開道歉而收場。
自伊拉克戰爭以來,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美國單邊主義的不正當以及失敗,而近期歐盟在慶祝自己50歲生日之際,人們更多地開始將鎂光燈轉向了歐盟,對于歐盟國家的民眾來說,更多關注的是歐盟自身的建設(一體化的深度與廣度)以及這種一體化究竟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福祉,而歐盟外部的世界以及歐盟政治家們在此基礎上則更多關注歐盟的外交影響力,因為這本身就是對歐盟一體化的一種檢驗,除了對內帶來實惠,對外也要擴大歐盟的整體影響力。
正是美國單邊主義的“孤立氣質”,讓其截然區別于歐盟的外交方式,而“會不會動武”似乎就是其中一道明顯的分界線(尤其是在近日美國對伊朗會否動武的猜測風生水起的時候)。所以,在考察這次“水兵事件”的時候,人們很自然地就會關心“究竟美英會不會對伊朗動武”。接下來,英國會采取美國式的“先發制人”的武力解決方式,還是會在歐盟的框架之下采取歐洲大陸傳統的“彬彬有禮”的外交協調解決方式?盡管英國是歐盟的重要國家,不過英國的外交常會緊貼美國(伊拉克戰爭),它對歐洲大陸有時若即若離。就這次扣留事件,布什已經于3月31日表態:伊朗扣押15名英軍士兵是“不可原諒的行為”。
人質事件,可大可小。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變成處理國際關系的絆腳石,比如日本的人質事件一度就是朝核六方會談的一個難解的疙瘩。不過所幸的是日本人質事件是在六方框架之下的。這次的“水兵扣留事件”,最終也不太可能只靠單邊力量去解決,更多的需要借助歐盟等國際社會的力量。
因為,“譴責-回應-再譴責”的互相指責,最終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隨著伊拉克局勢不穩讓人們備感心煩意亂,陸續出現很多懷疑與批評美國單邊主義的言論,包括美國的一些保守主義陣營自己的反思(比如福山的《十字路口的美國》)。而且,在伊拉克局勢膠著將近4年的時候,真正讓伊拉克不同派別暫時放下敵意的不是伊拉克新政府的組建,也不是伊拉克處決多少個重量級的人物,而是一位近日在黎巴嫩選秀節目中獲得冠軍的女子哈松,伊拉克人為其投票、空前團結,她以及她的歌被看作了自由和美好的象征。
現在,“水兵事件”真正考驗的是歐盟。因為美國單邊主義的方式,對于這類事件并無多少建設性。50歲的歐盟被認為是和平外交力量的一個重要典范,它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后現代特征,它一開始就警惕霸權的產生,現在關注環境變化、重視成員國內的福利改革以及經濟建設。除此之外,歐盟的外交斡旋能力,也是檢驗一體化的重要指標,否則歐盟就無法向世界其他區域展示自己一體化的“示范效應”,無法實現自己“將自己的一體化文明向其他地方推廣”的宏大理想。因此,歐盟如何幫助斡旋此次的人質事件,就成為關注焦點,它不應該只是進行那種美國式的譴責表態,而更應該像真正的外交家一樣協調解決危機。而且,近日《外交政策》在總結“誰贏得了伊拉克”時列出了10大重要力量,其中一個就是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該文稱“現在的一些糟糕情況證明了亨廷頓此前的判斷(文明的沖突)”。無疑,這種文明的沖突還將持續,而這種文明沖突造成的實際危機也可能會越來越多,它只能依靠外交的方式去解決,相互罵戰毫無裨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必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