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第九屆北京-東京論壇進行到各分論壇報告和對話階段。中國日報社美國分社總編輯里戈對媒體分論壇討論的情況進行了報告,以下是里戈總結的全文:
很高興昨天和小倉先生主持媒體分論壇,他在最后提出來兩國的媒體人要做“諍友”,大家要互相交心的意思。昨天我們在會上媒體分論壇的核心主題就是從輿論調查看國民關系,如何增進國民的相互尊重。一個下午4個小時的時間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分論壇的組成來看,日方在工藤先生率領下,是6位全男士,中方是三男三女,充分體現中國女士是半邊天。中國的組成是三位媒體從業人員和三位學者,在這個論壇的開始,首先由日本所的女研究員金嬴分析了一下這個民調,民調數字很多,這里面三個重要的數字。一個就是兩個國家不持好感的民眾有9成,第二雙方超過7成的民眾認為中日關系很重要,這也是未來我們搞好中日關系的基礎。第三對于媒體來說非常關鍵的數字,兩國國民互相有過互訪經歷的,大約就是3%的概念。也就是說中國也好,日本也好,兩個國家對對方感受很大影響的因素就是媒體,媒體在這里面有著很重要的職責。
同時,我們這一次今年比照去年和前年的北京-東京論壇發現,釣魚島的因素繞不開,小倉大使建議是不是兩國媒體不談釣魚島,我們在會上討論了5個平方公里沒有人住,做什么也做不成,做這個事情把兩國關系搞這個樣子,是不是媒體不報了。領土問題你放在那,像1972-2012,40年間你不去碰它就不是事,如果你碰它就是天大的事。討論的時候中日雙方談到兩個關鍵的切入點,一個就是叫專業主義,一個叫民族主義。日方強調我們日本之所以報道很多中日關系的負面的事情基于專業主義,有什么報什么。問題就來了,對于反日游行,在電視上一遍一遍播,給日本公眾的印象是什么。
昨天我們人民日報國際部副主任章念生先生指出,面對一些新聞事件我們怎么樣做到不去放大它的效果,這個事情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做一個客觀的報道,不要讓這些事情做后續的事情產生影響。不要因為民族主義的傾向,去忽略了應該報道的事情,這一點中國傳媒大學的教授何蘭也指出,這一點上中國媒體做的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她也談到日本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日本很正面好的東西我們報道是不夠的。
大家有建議,中日媒體應該以兩國的大局為重,理智客觀報道對方,為兩國關系的改善和地區和平穩定多釋放正能量。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兩國媒體在改善中日關系方面能夠做些什么,馬為公先生提出,媒體的責任不僅僅是報道事件,也應該搭建交流的平臺。特別是中日關系的困難時期,媒體更要努力成為兩國民眾相互了解與溝通的一個橋梁。這個觀點還是得到相當廣泛的認同。在具體做什么方面,人民中國雜志的王眾一先生提到兩國間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像宮崎峻的名字在中國年輕人當中還是很受歡迎,像在80年代我們在座的年齡在40歲、50歲的朋友們還記得當年中央電視臺可以播日本的電視連續劇,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國家電視臺多長時間沒有播過日本的電視連續劇,韓劇對大家的影響可以看出來在中韓關系的塑造上起了正面的作用。
日本電影還是剛剛我說的那個年齡段對一些日本的影星懷著非常好的記憶,山口白惠,中野良子,中日兩國在文化領域確實能夠做很多事情。同時金嬴提出兩國的記者關注政治的議題,應該著眼于民生的議題,跟大家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二戰的時候,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毒氣彈的問題,比如慰安婦的問題。很多這些議題都是兩國公眾非常關心的,中日兩國的媒體人能不能攜手對這些問題能夠做一些深入的全面貼近的報道,其實有大量的工作是可以做的。
日方也提出一個觀點,當中日邦交鄧小平1978年去日本跟日本領導人就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換文的時候,那時候的具體情況是中國需要大發展。福田康夫前首相提出的議題符合當時這個大背景,這個情況下中日兩國比較順暢的走到一起。所以日本朋友提出今天這個情況下有沒有可能讓中日兩國再找到一個新的更大的議題,像過去那樣我們把釣魚島的問題擱置下來,雖然周恩來和鄧小平說我們的智慧不夠,把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后人,作為后人發現我們的智慧不如前人。
作為結論性的一個內容需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都認為中日兩國的媒體人也好,中日兩國人民也好,其實很對問題的看法觀念都是長期形成的。通過一個論壇,通過短短幾個小時的互相討論,要改變對方的看法,坦率的說很難,幾乎是接近于不可能的使命。我們論壇的意義是什么,我們的論壇的意義是說,讓大家敞開心扉,把想說的話說了,讓大家有跟更深入的了解,本身它也做到了相互尊重,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把中日關系朝向一個更穩定更健康的方向去發展,這是我們媒體組討論的情況,謝謝。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