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第九屆北京—東京論壇在北京召開,以下是《人民中國》雜志社總編輯王眾一在媒體分論壇的講話節選:
我們有時候討論我們報道沒有報道出事實,報道的過程當中報道方給受眾傳遞的信息感覺是全面東西,報道的消息有很多選擇的過程。我作為媒體第一線很有同感,從前報紙為主體的媒體時代,大家一邊讀可以一邊思考,那個時候報紙的讀者,讀者沒有那么大,有了電視之后,受眾接受報道的東西更加被動。特別是電視這種媒體形態,這個選擇性更加明顯,采訪一個小時最后只用了30秒的內容,表達的東西和我實際想說的出入就很大。
現在網絡媒體的興起是非常好的事實,信息量非常大,價值不大的東西的比例真的非常大。一個突發事件發生,我們如果對對象國的情況沒有一些歷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只是對表面現象所引導,我們可能會經常得出比如說上半個月是一個結論,下半個月是完全相反的結論。所以我的意見是中日兩國都要看到主流媒體,包括我們的記者,媒體報社、電視臺想努力在報道本國新聞的同時,試圖準確報道別國發生的事情。但是這個問題由于中間存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的不同認識,導致我們的選擇有所不同。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多數本國受眾沒有對象國生活的經驗,可能會形成以偏概全的印象。總部對海外記者文章的過濾也會導致對事實進行選擇報道。
日本媒體對中國沙塵暴的報道,PM2.5的報道產生的后果就是,大家可以感受到,大家來之前到北京戴口罩,來了北京之后覺得沒有想象的那種程度。我想提議這樣的情況之下,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國受眾介紹本國的基本國情和嘗試的必須性非常大,跨文化傳播的媒體,我所在的《人民中國》,馬為公所在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日本像《朝日新聞》也做一些用中文進行的網絡媒體,包括平臺社制作的日本風情都是做這樣的工作,這些媒體的重要性我們認識的還不夠。通過這次在論壇上提一個建議,今后進一步注重跨文化傳播媒體,他們的重要性,把他們的積極作用更大發揮出來。
還有一點想說一個,文化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報道不同國家的消息,要對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我們主動向對方國的受眾進行報道,文化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從前曾經有過中日合拍絲綢之路,望長城,在電影也拍過敦煌,大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今天我們還有很多素材可以發掘。
(來源:中國日報網 劉夢陽 黨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