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峰會前一天,習近平主席同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舉行雙邊會談,共同見證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過境塔吉克斯坦協議簽署。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近。老百姓如此,領導人也是一樣。
一路風塵仆仆,一路交流溝通,習近平主席同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建立了親密友誼和良好工作關系。“老朋友”、“好朋友”,不僅是領導人彼此親切的稱呼,更是上合組織成員國睦鄰友好、信任合作生動寫照。
人們曾經疑惑,上合組織既有中國和俄羅斯這樣人口眾多、國土遼闊的國家,也有吉爾吉斯斯坦這樣人口只有幾百萬的小國,各國政治和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有異,文明和文化多樣,大家如何和睦相處?如何做到互利共贏?
世人有目共睹,從2001年浦江之濱到2013年楚河河畔,12年間,這個唯一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區域性組織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攜手共進,比肩前行,合作日益廣泛,關系不斷加深,影響日漸擴大,成為新型區域性組織的典范。
不論時代風云如何變化,“上海精神”歷久彌新,顯示出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主席國特邀客人……“全家福”照片里,出現了越來越多國家領導人、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身影。
“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精神內核。
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地強調,落實“上海精神”,不斷增進成員國互信,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基礎上開展互利合作,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各成員國人民利益和訴求。我們要高舉這面旗幟,切實落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真心實意推動本組織框架內各領域合作,使成員國成為和睦相處的好鄰居、同舟共濟的好朋友、休戚與共的好伙伴。
這位家鄉在絲綢之路起點陜西的中國國家元首,目光穿越時空,穿越歷史:“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這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
峰會上,面對多國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再次談到絲綢之路:“上海合作組織6個成員國和5個觀察員國都位于古絲綢之路沿線。我們有責任把絲綢之路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從“上海精神”到“絲綢之路精神”,中國的主張一脈相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們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奉行的內外政策,決不干涉中亞國家內政。中國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我們愿同俄羅斯和中亞各國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為建設和諧地區作出不懈努力。”
合作、發展,為了同一個目標聚首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們對此感同身受。
“作為中國的好鄰居,吉方對中國經濟發展感到高興,并由衷希望同中國發展更加緊密的合作,因為中國的發展為包括吉爾吉斯斯坦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峰會輪值主席國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的話,說出了各國元首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