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訪·演講
交談用詞多來自“群眾路線”
出訪期間,習近平發表了數次重要演講,語言形象生動,頻頻引用詩詞、俗語、歌詞和感人的故事。
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為人稱道,演講數十次被聽眾的掌聲打斷,當習近平在演講中提到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熱播時,引得全場笑聲,而講述起中國年輕人蜜月旅行愛上非洲的故事時,引人不禁動容。
在印度尼西亞的演講中,習近平將中國印尼關系比喻為美麗的梭羅河,提到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的兩國友好交往,提到《紅樓夢》對印尼奇珍異寶的形象描述,提到印尼海嘯后當地群眾見到中國救援隊學會了用漢語說:“中國,北京,我愛你。”
在不同場合的演講中,習近平多次說到“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說到國家之間民心相通、心心相印的重要,也多次提到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
而在多邊峰會上,習近平的演講更以真誠鏗鏘之音觸動聽者。金磚會晤上,習近平以“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談彼此合作,提出堅定對自身發展道路的自信,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
在G20峰會上,習近平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強調國家間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明確表示中國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正面外溢效應。
習近平在多次演講中談及中國改革,勁道十足。在G20峰會上他表示,“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遠近兼顧、深謀遠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是不會長久的”,在APEC峰會上更指出中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改革要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
>>出訪·收獲
簽署百余政府間合作文件
4次出訪,碩果累累。訪問俄羅斯期間,雙方共簽訂32項合作文件,數額大,期限長,被稱為“世紀合同”,領域的合作橫向涵蓋油氣、核能、電力、煤炭、新能源等多個行業,縱向貫通上下游各領域產業,提升中俄務實合作水平和層次。
訪非期間,共簽署40多個合作文件,包含一批有利非洲國計民生的大項目,金磚會晤上務實合作取得新進展,在財金、經貿、科技、衛生、農業、人文等近20個領域形成新的合作行動計劃。
訪問拉美期間,與三國共簽署24項合作文件。此行被視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開拓外交新局面、完善外交總體布局的又一重大行動。
中亞之行與四國共簽署38份政府和企業間合作協議,涉及領域廣、數額大、時間跨度長,開啟地區睦鄰友好合作新前景,開創了絲綢之路共同發展新紀元。
在東南亞,將中國與印尼、馬來西亞關系定位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政治、防務、安全、經濟、航天、科技、海上等推進合作。
在圣彼得堡G20峰會上,繼莊園會晤后中美兩國元首再次相見,被認為“會見時間長、議題廣、基調積極”。習近平直言亞太是中美共同利益體現最充分的地區,兩國合作面大于分歧點。
>>點評·布局
先外后內先易后難外交布局完整呈現
昨天,習近平今年的第4次出訪落下帷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表示,習主席此訪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實際上是新一屆領導人就位以來,外交布局的一個收官之作。
“如果把前3次訪問連起來看的話,充分體現中國外交大的格局、大的結構”,曲星提到,習近平履新后的外交軌跡,“到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所選擇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體現中國外交大的氣勢與布局,外交結構已非常完整地呈現出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分析認為,新一屆領導人在外交上的“打法”可總結為“先外圍后內線,先易后難”。從4次出訪的安排看,習近平先鞏固俄羅斯、非洲這些“兄弟”,然后到拉美,把外圍先跑了一圈,鞏固一下,然后開始處理兩個棘手問題。
“中國外交當前的棘手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中美之間缺乏信任,一個是周邊關系有所緊張”,金燦榮提到,習近平先從中美關系入手,再處理周邊關系,所含的邏輯是,先將外圍基礎打好,把中美關系穩定好,再來處理周邊這個難題。
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表示,“從整個狀態看,中國外交的布局大輪廓已經明確”,從外交開局看,與大國的關系、與世界超級大國的關系、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這三個主要點都已突出出來,布局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