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4日發表社論,高度評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番東南亞之行,表示在美國宣布“重返亞洲”外交戰略,以及南中國海島礁主權爭議一度呈現緊張的地緣政治大背景下,習近平此行更富有“外交突圍”的色彩。并評價習近平在印尼國會中提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展現了正面出擊的外交自信”。以下是社論選摘:
配合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之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上任后首次出訪東南亞,因此所訪問的國家對象,無疑具有一定的外交象征意義。此外,在美國宣布“重返亞洲”外交戰略,以及南中國海島礁主權爭議一度呈現緊張的地緣政治大背景下,習近平此行更富有外交突圍的色彩。在雅加達,習近平受邀于國會發表演說,在這個高規格的平臺上宣示中國對東盟的外交方針,提出了“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展現了正面出擊的外交自信。
印尼和馬來西亞不但是東盟的五大原始發起國,也是與中國維持相對良好關系的重要東南亞國家。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的演說,在重申中國和平崛起、睦鄰友好的外交方針時也表示,希望通過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完善中國—東盟國防部長會議機制、在今后三五年間為東盟提供1萬50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等具體措施,在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及安全領域上落實合作共贏、守望相助的原則。這些措施一旦落實,勢必強化中國同東盟關系的優勢,在與日本、韓國的東南亞外交競爭中,拉大原本就已領先的地位。
其實,以目前的形勢,中國的經濟總量實力已經決定了結果。習近平提出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理念,并非空中樓閣。中國在經濟關系上早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影響包括日韓在內的本區域各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亞洲國家對中國出口市場的依賴程度,幾乎快達到中國一打噴嚏,區域國家都難免得感冒的地步。這也是為何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遠比歐債危機進展或美國量化寬松政策走向,更加成為本區域國家高度關注的焦點。
維系亞洲戰略平衡的美國,對比之下只能退居于主打安全牌,來抵消中國在本區域蒸蒸日上的外交影響。近日美國民共兩黨政治惡斗導致行政癱瘓,聯邦政府在相互的政治裹脅下部分關閉,進一步打擊了美國在本區域的外交聲望。原本計劃訪問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奧巴馬總統,因為這場國內的政治對抗被迫取消行程;計劃中參加于印尼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以及于文萊舉辦的美國-東盟峰會及東亞峰會的行程,也陷入了不確定的狀態,以至于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訪問韓國時感嘆,美國盟友不免要擔心,美國對它們的防務承諾是否還可靠。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