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索南扎西,是位于三江源核心區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的一名藏族牧民,為修復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6年前他一家九口從草原牧場搬到位于州府所在地大武鎮的移民社區。
“如果我們繼續在那里放牧,過不了幾年,草場就會變成沙漠,政府讓我們搬遷,我們都很理解。”他說。
瑪多縣是補給黃河最重要的水源地。索南扎西目睹了這個擁有4077個湖泊的“千湖之縣”在不久的時間里,90%以上的湖泊干枯消失的景象,黃河源頭最大的一對“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間斷流。
作為三大江河的發源地,三江源地區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億立方米,哺育了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維系著整個流域的水環境安全,被譽為“中華水塔”。但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頻繁等因素影響,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源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正面臨一場深刻的生態危機。
為拯救和修復日趨脆弱的三江源地區環境,中國政府于2005年8月規劃投資75億元人民幣,采取退牧還草、禁牧減畜、生態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設和人工影響天氣等一系列措施,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
青海省將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作為“生態立省”的根本。自2006年起,省政府對三江源地區不再進行GDP考核,而把生態保護和建設列為對這一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