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條江河,無一例外有支流和分流,有回旋乃至暗流,然而主流終究兼收并蓄,浩浩蕩蕩一路向前奔涌而去。其實,當今世界各類媒體的演進態勢、社會主流輿論的流向特點,又何嘗不是如此?
此番南亞之行,媒體無疑是我們關注的一大重點。在加爾各答,我們踏進一幢十分陳舊的西式小樓,考察創刊于1875年的老牌報紙《政治家報》,與總編輯拉為古瑪等坦誠交談;在新德里,我們登上印度第二大英文報紙《印度斯坦時報》高聳的大樓,參加了總編輯桑多依·納拉揚如今的每日編輯評報會,驅車兩個多小時參觀了該報先進的德國印刷裝備和的印務管理;在達卡,我們先后考察了孟加拉國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每日星報》、新崛起的報紙《時代之聲報》以及有名的ATN私立電視臺,與媒體負責人和編輯記者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可謂感觸良多。
感受之一是理念差別大。由于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與各自的政治和社會制度相應,印度等國家的新聞觀念和辦報模式比較接近西方。《政治家報》、《印度斯坦時報》等秉承的是民主、自由的主旨,諸如“支持所有民主的權力與行動,支持所有鄰國鄰邦主張自由民主的政治”,“媒體有自己的立場,注重報紙的尊嚴,不是所有的聲音都來自政府,政府和高級官員也可以成為媒體的批評對象”,“強調讀者的知情權,只提供新聞信息,報紙不作好壞與否的判斷”等。在與一家媒體座談時,還有人直截了當地問及“中國政府對媒體的管制到底怎樣”這類問題。
感受之二是辦報新招多。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受眾需求和日趨激烈的傳媒競爭,報紙以及其他媒體都在進行調整和更新。比如《政治家報》是亞洲新聞網的主要發起者,與20多個國家的媒體共享新聞資源,他們還同時辦有孟加拉語的《政治家報》,而且我們還注意到該報用的是再生紙。
去年7月,《印度斯坦時報》進行了大的改版,報道結構有硬新聞、分析性新聞、財經新聞以及花邊新聞等,最大的變化是使報紙“展現年輕的姿態”,拿出大量版面面向年輕讀者,增加時尚、消費、教育等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還開辦了財經專刊隨報發行,收效很不錯。由企業集團支持的《時代之聲報》強調媒體的社會責任,注重吸引有工作經驗和有活力的年輕人加入,講求報道和印刷的質量,創刊僅半年發行量就達到13萬份。今年世界杯期間,該報特別開辟了增刊,用大量版面專門介紹著名球星,獨家報道馬拉多納的新聞,使報紙發行量猛增數萬份。ATN創辦的一檔兒童節目很有特色和影響,有16名小記者,其中男女生、來自窮人家庭和富人家庭的孩子各占一半,節目由他們具體負責主持和采編,已經多次在國內外獲獎。
感受之三是合作空間廣。南亞主要媒體的國際新聞來源,除各自在國外設記者站外,更多的是采用本國和西方幾大通訊社的稿件,有關中國的報道總量并不算多,只有奧運會、世博會、地震等這類重大事件,以及涉及邊境糾紛、軍備競爭、資源爭奪等敏感問題的報道,并且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并沒有及時傳遞廣大讀者受眾所需要的多方面的正面新聞信息,各方人士尤其是民間對云南的情況更是知之不多。正如拉為古瑪所言:“從我們這個城市到你們所在的城市只有兩個多小時的飛行距離,但實際上我們之間的差距和隔閡很大,很高興你們來訪交流,雙方應該增進了解,減少這種差距。”通過與南亞國家媒體溝通交流,彼此都表達了加強交流合作的良好愿望,我們提出的互開專欄、互換稿件、互派采訪等一些具體建議,也得到他們的贊同。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傳播的背景下,媒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傳播的不對稱、話語權的傾斜以及我們長期存在的某些失聲失語現象,顯然都是不正常的。不論是國家政府層面還是媒體之間,完全可以通過溝通交流來謀求共識。政府應當進一步增強輿論先導意識,善于發揮媒體的獨特作用,媒體更應當主動走出去拓展傳播空間,共同為開放合作、和諧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作為媒體人,我們責無旁貸。
(來源:云南網 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