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不久就是8月15日,在中國是抗戰勝利日,在日本就是終戰紀念日,而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小泉純一郎首相在其競選時承諾會每年參拜靖國神社的日子。今天中國基本上對于小泉改變態度已經不抱希望,但同時也知道他也沒有幾天在位了,因為到九月將有一位新首相將替代他的位置。問題在于新首相會參拜么?如果新首相還參拜,中日之間的高層溝通可能繼續停滯,按照中國的說法,兩國關系關系到了“建交以來最為嚴峻的時期”,盡管日方認為出了高峰會晤缺乏以外,兩國的人員與經濟交往正是歷史上的頂峰,不能說中日關系進到低谷這樣的說法。
正是在這個時候,由一些中日民間機構言論NPO、中國日報和北京大學等單位組織的第二屆東京--北京論壇8月3-4日在東京進行。本次會議雙方有將近100位各界領導人物與會,并劃分亞洲交流、資源與能源、媒體傳播作用、歷史問題的跨越、亞洲的未來與中日的角色等議題展開討論。日本政府官房長官、最熱門的下屆首相人選安倍晉三出席了會議并致辭,他認為日中之間人們互相的負面感受增強值得警惕,應該做一些事情來改變這種局面。他認為日中關系出現的困難局面很重要的是出于誤解,比如中國人認為日本會恢復軍國主義,日本人民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日本會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對日本構成威脅,小泉首相已經強調了不是威脅。所以關鍵是要擴大兩國的共同利益,有改善兩國關系的堅強意志。但是他沒有提到小泉首相與自己如果當選會否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駐日大使王毅則強調了中國政府從“為歷史、為未來、為人民負責”的角度積極改善中日關系的原則。
會議上發布了兩項分別針對日本民眾與中國民眾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基本結論是,兩國民眾中對于對方的負面感受占主導,而且沒有明顯的改善,并且對于兩國關系未來改變的可能性樂觀度不高。其中歷史問題與參拜問題是彼此都認知到的影響兩國關系的核心問題。中國民眾對于日本印象中有很嚴重的軍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疑慮,同樣日本民眾認為中國也在軍事、經濟方面對于日本有構成威脅的可能。調查也顯示出,那些有到對方國家旅行經驗和交有對方國家朋友的人會對對方的國家觀感更積極一些,而同時兩國民眾的國家觀感也主要受到媒體信息的影響。
我參加了下午“超越歷史問題”的分組討論并發言。在本組發言中,日方的主要觀點包括:1)二次大戰中的大東亞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與英美帝國主義之戰,也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洲國家的侵略之戰,不只是中國所感受的中日戰爭,但那個時候日本最有亞洲意識,孫中山先生也接受由日本領導的大亞洲理念,而一般中國人還只有中華+西洋和東洋的理念,沒有太多亞洲意識的;2)日本戰前的軍國主義體制是追隨傳統的帝國主義模式,想做地大資源多的“大日本”帝國,因此才會有侵略之舉,而戰后日本遵循大正四年石橋就已提出的“可以走國土小,但積極發展貿易和經濟”的“小日本路線”,因此就不再有軍國主義之危險;3)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有對于中日戰爭的殘酷場景的描述,并不合適作為青少年教材,而且中國教科書對于中日戰爭的內容講太多,對于戰后日本的和平發展講的比較少,因此會讓中國民眾誤解日本的社會現實;4)中國要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道歉,但是對于東海問題、對于潛艇進入日本領海問題缺乏道歉,對于日本的教科書要求考慮鄰國感受對于自己的教科書卻沒有同樣的約束和要求;5)一般日本戰后出生的年輕人,覺得那么多年過去了,中國還要他們為他們上輩所做的事情負責,過分了,實際上在支持小泉參拜的人中,有1/3的人不是同意小泉的做法,而是不喜歡中國處理歷史問題的方式和態度。中方的主要觀點則大致是:1)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目前核心表現為參拜靖國神社問題,首相參拜反映出對于當初侵略戰爭的態度問題,這個問題成為目前兩國關系改善的入口問題;2)有識之士對于日本侵略中國這一點并沒有異議,但是在日本的確存在在相當一股政治力量與社會思潮,否定侵略和忘記歷史,在這個基礎上表現出對于歷史上作為受害者的中國人民和侵略歷史的不尊重,這是不能接受的;3)一些日本政治家拿歷史問題作為說其他事情的借口,甚至要求中國作為對等的行為,這就混淆了加害國與受害國的基本角色,不能說中國要日本反省就說中國為啥不對等地反省,因為中國并沒有侵略日本;4)對于中日進一步發展關系、日本入常,中國并不是絕對反對,但是在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采取上述強硬態度的情況下,并不存在中國支持日本立場的適當氣氛與條件。
很顯然,兩國人士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存在著解讀上的重大差異,比如日本把自己參與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東南亞地區維和行動看做自己參與世界和平的舉措,而中國人士則從中間嗅出日本試圖恢復其國際間軍事活力的味道;中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強調建設富強國家,日本人士認為這正和走向軍國主義之始的明治時代的“富國強兵”政策如出一轍;日本希望拉價值觀接近的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入東亞共同體,中國人士會解讀為日本以此來加強自己的力量。
很明顯日本人士主張的超越歷史方案更加傾向于通過建設“亞洲共同家園”,用多邊機制解決雙邊爭議包括歷史問題爭議,用關注其他更為重要的現實議題來淡化歷史議題,甚至有人說“中國可以為同意日本入常開出談判條件么”。而中國人士更加強調所有建議的前提是對于歷史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前尤其需要解決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在我的發言中,我強調了中日之間思考問題的三大差異性:日本愿意用前瞻性的方式,強調日本在戰后與冷戰后的新發展,而中國愿意在后瞻歷史教訓的前提下尋求關系的平衡發展;日本愿意用體制性和實質性的理由,強調日本不可能重走軍國主義老路,而中國會用象征性敏感地感到日本高層的一些行為尤其是參拜行為表現出傾向軍國主義的疑慮;日本愿意強調用革新的態度建立一些新的架構,并以中國的支持與否來衡量中日關系的新發展水平,而中國則要求日本在穩定其歷史態度的前提下來討論重要的多邊與雙邊關系的革新行動。這些差異導致中日兩國在歷史問題上形成一致認識非常困難。因此我的建議是不再在如此糟糕的現實之上還那么高調地談“中日世代友好”問題,而是尋求建立“最低限度友好”,并形成最低限度共識,包括雙方形成對于核心基本歷史事實的確認,形成新的關于歷史問題的共同行為準則;發展青少年時代層面與社會精英層面的人際交流豐富兩國人民間的人際媒體關系;從能源領域著手,建立雙方在重大戰略利益層面的新的共同利益基礎,逐漸朝向建設亞洲地區的區域多邊合作框架。
關于參拜問題,日本國內也存在激烈的爭論,認為首相參拜不妥的一直是多數人,在不久前公布的日本御仁天皇日記認為參拜供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的發表以后,日本的反對首相參拜的主流意見更為突出。新首相候選人安倍雖然在參拜的基本立場上與小泉接近,但他最近的表態也非常謹慎。我的預期,他很有可能避開8月15日的參拜風頭,而有可能在秋季大祭奠的時候參拜,那么一場新的中日口水戰還是難免。
本日場景:東京--北京論壇今天開幕,來自中國與日本政界、經濟界、文化界和傳播界的大約100多位各界領導人出席。上午由多名政要與商界領導人發表講話,下午進行了分組討論,我參加了“超越歷史問題”組的討論,晚間由外務省和日本言論NPO設晚宴招待。
(袁岳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摘自袁岳的博客,轉載已獲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