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破產可命名為“雙城記”,還望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老先生見諒。然而日前,底特律在依據《破產法》第九章申請破產時強調,確實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原因在影響著“汽車之城”的發展。
眾所周知,第一個便是災難性的管理不善,財政管理失策和學校制度的全然崩潰。這座城市原先規劃容納200萬人口,如今卻僅70萬居民在苦苦掙扎。這一切如何解決仍有待觀察,但密歇根州任命的緊急管理人凱文·奧爾(Kevyn Orr)證實,他將會如2009年處理克萊斯勒破產一樣,有勇氣奮戰到底。
另一故事才剛開始講述,卻是有可能復興。在這一故事中,在這個20世紀城市衰退地區重組為21世紀的現代大都市之前,申請破產保護是最后必要的一步。鳳凰唯有涅槃才能重生。
好轉的跡象比比皆是,一些極其惡劣的地區也不例外。市中心周邊地區便是一個好例子。其中多數緊靠卡斯大道(Cass Avenue)——或長期稱為卡斯走廊(Cass Corridor)。此處是底特律摧毀的“癌癥”起源。
然而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項目冒出——無論是自行車店、餐館、面包店或是提供韋恩州立大學工作人員新的住房單位。“我認為這里有很多成長潛力,”越南移民和郊區峴港餐廳(Da Nang)老板金·瓦爾迪斯(Kim Waldis)說道。她正計劃在卡斯大道的前汽車展覽廳開第二家經銷店。
“底特律,有人關注并想有所作為,”她解釋道,但她也承認許多顧客想知道為何她要進駐這個“正在死亡的”城市。“但我不是唯一為信仰而保險的,如果沒有人行動起來,底特律永遠不會有機會。”
不管破產案件如何解決,許多地區都不可能得到另一次機會。底特律大部分地區如虛擬的鬼城,只有古怪的居民拒絕遷出燒毀的或廢棄的街道。(幾年前,這座城市甚至突發奇想,不再裝模作樣地向這片區域提供服務,強迫居民遷出)
多個組織已經——或希望——在汽車行業爆炸性增長之前,就想利用廢棄農田建造城鎮農場來。最初有法國人移民定居至底特律,從濱水區起沿著狹長的農場人口快速增長。底特律之名或是法國用語“峽谷”的變體,或來源于五大湖間的底特律河。
然而,其他人打賭底特律不會就此停止。快速貸款(Quicken Loans)的老板,億萬富翁丹·吉爾伯特,幾年前不僅將總部從底特律的郊區移向市中心,還繼續瘋狂搶購房地產。他已經拿下幾棟高樓大廈,其中甚至有廢棄大廈。
軟件制造商Compuware和其他城市買手,快速貸款獎勵年輕雇工,提供鄰近工作場所的住房。而這些計劃幾乎太成功了:雖然底特律市中心的一些街道看起來仍前景渺茫,就像在1967年動亂后的那些年一樣,但公寓樓、閣樓和套房的需求旺盛;開發商爭先改造空倉庫和舊工廠。
附近街區如底特律老區之一的庫克鎮(Corktown)一直抵御城市的損壞,不知為何也恢復原狀。曾經失敗的西班牙裔社區走的更遠,在福特(Ford)的資助下恢復勢頭。
面對底特律的復蘇,部分企業搬回市中心。主營戶外運動裝備的Moosejaw和食品雜貨連鎖店Whole Food也重新開業。科技創業公司、藝術家、甚至有從紐約來的效仿者也開起了商店(他們正將兩個長期廢置的店面改造成法國面包店和餐廳)。
當然,現在投資的金額只帶來小的變化,重建汽車城需要大筆金額。然而,這一切蓄勢待發,使底特律揚名的三大汽車制造商都在好轉,并可能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和稅收。而大投資商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一些中國開發商據說對此十分感興趣。
但就目前而言,許多新活動從根本上來說是平民百姓發動的。 Lori Branch和丈夫是香腸制造商,經營一家Corridor Sausage烤腸店,位于東部市場附近其中一座廢棄的建筑物。“現在并不是‘一山不容二虎’”,她說道。“兩者皆可存在,而有錢人和小企業主之所以回到底特律,是因為市中心比郊區更實惠。”
之前便有關于復興的傳言。事實上,這也是全市最高樓文藝復興中心(Renaissance Centre)的理念。它開業于1976年,正好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其原有合作伙伴經營的汽車公司旁邊。
但是文藝復興中心表明有復興的可能性。如今它是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總部的所在地,和克萊斯勒一樣,在2009年破產。但這兩所公司展現著破產后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