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漓江岸邊桂林國奧城,總建筑面積近80萬平方米。通過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江水源水環熱泵系統等集成應用綠色建筑高新技術,總計年節電1.34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8.5萬噸。
重慶國奧村位于嘉陵江畔,城市北擴的核心地帶,總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因地制宜地選用了水源熱泵、景觀污水處理、空氣源熱泵等20余項高新技術,建成后每年可節約自來水167萬噸,節電30萬千瓦時。
國奧村正在以其形成的國際化標準,將綠色奧運的遺產運用在城市建設和運營中,通過在各地的不斷開發與經營,實現對人、社會、城市及自然和諧相處的倡導,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推廣與共享。
“綠色概念”呼喚標準化“春風”
哥本哈根會議讓“低碳”概念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但是作為碳排放以及能耗的大戶之一,建筑“低碳化”卻一直沒有系統標準可以遵循。
國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敬東說, 在能耗和排放大戶建筑領域,低碳以及節能減排仍然表現得不甚理想,技術的問題還是其次,關鍵是目前研發的很多建筑低碳、減排技術缺乏體系化、標準化,尤其是標準化。
從國奧村的應用經驗來看,單一技術并不是國際最領先的,但國奧村是綜合化的系統應用,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標準體系,有了這套標準體系,就可以在復制、推廣的過程中,保持不走樣、高效率。
據介紹,國奧投資在全國的拓展過程中,所有項目都會進行建筑低碳及節能減排關鍵指標的公示工作。這些關鍵指標一共有36項,例如中水回用量是多少,節省了多少水;太陽能應用了多少,節省了多少電,由此節約的能耗有多少等等。公示的目的就是讓居住在這個社區的居民對于低碳建筑有直觀印象,而低碳建筑的社會認可,通過這種具化手段是最有效率的。
此前,社會公眾總會覺得低碳建筑離自己很遠,很抽象,就是因為這種標準化的體系沒能形成,復制與推廣有難度,對于公眾的認知,也就更有難度,更不利于社會整體減排意識的形成
據了解,目前,銀川、廣州、南通等一些城市也已經開始參考北京國奧村的標準進行綠色建筑的推廣和實施。